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5部分

軍遲遲沒有大規模渡過淮河,並不是因為怕中了中華軍的埋伏,而是因為阿濟格在等待著多爾袞給他送來的補濟到達,由於在前一階段的戰鬥中清軍也拼得很兇,不僅戰鬥減員剄達了一萬六千多人,而且各種火器的彈藥消耗都接近半數。

阿濟格也知道,等渡過了淮河之後,恐怕還有大仗硬仗要打,這一次能夠突破中華軍的淮河防線,各種火器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此必須保證彈藥的充足。對於中華軍故意放棄陣地,向後撤退的行為,由於做得過於逼真,阿濟格絲毫都沒有懷疑。

另外一點就是清軍攜帶的重型火炮太多,僅紅衣大炮足有六十餘門,同肘還有大量的物資車輛,如果僅僅靠木筏來渡運,顯然是不夠的,因此最好還是在淮河上架幾做浮橋,這樣不僅僅是方便這一次渡河,而且也有利於以後在作戰時,向淮河南岸運送物資。

在這二天的時間裡,清軍硧實一點都沒有lang廢,經過連夜的搶工,在淮河上一共架起了五座浮橋,而這時運送補充彈藥物資的隊伍也都送到了息縣。於是阿濟格在接收了這一批彈藥物資以後,這才下令中路的人馬開始渡河。而左右兩路,也開始進行向淮河南岸的中華軍防線發動進攻,主要的目地是牽制中華軍的兵力,好讓中路軍從容渡河。等中路軍渡過淮河之後,再從南岸向中華軍發動進攻,接應兩翼的清軍過河。

不過雖然清軍已經建成了五座浮橋,但清軍的中路有七八萬大軍,再加上大量的重型火炮和其他的車輛,由其是紅衣大炮,一座浮橋上最多隻能同時承受三門過河,再多就有可能出危險,且此也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夠渡過淮河的。

好在是在這兩天的時間裡,在淮河南岸清軍己經建立了比較堅固的陣地,而且還有三萬士兵把守,於是阿濟格也決定,先運送一批重型火炮和物資過河,可以増強南岸清軍的力量,並且擴大岸頭陣地,好讓更多的人馬可以過河駐紮。

因為先前建立的岸頭陣地只是考慮保住在淮河南岸有一個穩固的立足點,因此陣地的修建,也儘量緊促,但控制的地域並不大,如果大隊人馬、車輛要過河,就必需擴大陣地。同時阿濟格還十分慶幸,這兩天的時間,中華軍並沒有向清軍的岸頭陣地發動進攻,也終於給清軍容出了等候物資的時間。

但就在這時,阿濟格收到探子的稟告,中華軍向清軍的淮河南岸陣地進攻過來了。這時清軍的陣地正在擴大中,而原陣己經騰出來預備放置物資,因此阿濟格也決定,這一次清軍將不進行堅守陣地的作戰,而是殺出陣地,與中華軍進行野戰,同時留出一座浮橋,運送兵力増援淮河南岸的戰場。

於是阿濟格下令,命巴牙喇甲喇額真布克沙為主將、巴牙喇纛章京希爾根為副將,率領蒙古固山額真馬喇希、吳喇禪,甲喇額真哈寧阿、艮泰,牛錄額真巴雅、彰屯等人率領先期過河的三萬士兵出擊,迎戰中華軍。

在先期渡河的三萬士兵當中,有火銃兵八千人,步兵一萬人,滿蒙騎兵一萬,炮兵兩千,因此實際出戰的,只有二萬八千人。

清軍和中華軍已經打了五六年的仗,但基本模式都是一方進攻,一方防守,或者是突襲、伏擊作戰,但向傳統的那種雙方在野外拉開陣式,互相對沖的作戰方式,還很少有過。主要是因為中華軍的戰術太詭異,清軍進攻時,中華軍一般都會全力防守,而中華軍進攻時,往往都集中了優勢的兵力,清軍也不敢和中華軍硬碰。

另外以前雙方作戰,都是在江南、江淮等地,水網湖泊眾多,不利於騎兵作戰,也使清軍的這個優勢一直都沒法發揮,在大部份的時間裡,騎軍的作用居然主要是利用速度去衝擊中華軍的防線,而這一次中華軍主動向清軍發動進攻,而且這一帶的地勢平坦,也有利於騎軍作戰,因此阿濟格也認為,如果是在野戰中,清軍以步騎配合作中,還是大有勝機的。而且淮河北岸的援軍也還在源源不斷的増援過來。

而布克沙領命之後,也下令,命蒙古固山額真馬喇希、甲喇額真哈寧阿兩人率領清軍的八千騎軍,率先迎戰中華軍。希望用清軍最擅長的騎射之術,先給中華軍一個迎頭痛擊。

於是馬喇希、哈寧阿兩人率領騎兵;立刻向中華軍殺過來的方向衝殺而去。

第八十八章 騎軍交戰(上)

清軍的騎兵走了三四里的路程。只聽前方馬蹄聲響,只見在前方的地平線前,也出現了無數的騎軍身影。顯然是中華軍的騎兵,而且從人數看來,與清軍也相差無幾。

中華軍的各軍區部隊都有一支騎兵部隊,這一點清軍都清楚,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