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的騎軍。
第十八軍的騎兵師里約有一千七百多匹外國戰馬和新型戰馬,裝配了兩個騎兵營,騎兵師就是以這兩騎兵營為箭頭,毫不示弱的向清軍發動了進攻。
清軍的騎軍是一萬人,中華軍的騎兵師是八千多人,相差並不大,這時雙方都排出一個箭頭形態,相對賓士,接近十萬個馬蹄快速的起落擊踏著大地,發出沉悶而又密集的聲音,雖然不如炮擊那麼驚天動地,但也有另一種震懾人心的力量。
雙方的距離逐漸拉近,騎士們都將自己戰馬的速度提升到了最高點,更是帶出一股無堅不摧的驚人氣勢。不過這時衝在最前排的清軍騎兵卻發現,對手所乘騎的戰馬個頭,十分明顯的比自己要大出一號,有的甚致大出一號都不止。因此在不少清軍的心裡也都打了一個突,中華軍那來這麼多的大馬。
不過雖然心裡是這樣想,但現在進攻己經展開,停是停不下來了,而且清軍的騎兵們也不想停上來,畢竟戰馬並不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他們對戰勝中華軍的騎兵,還是很有信心的,因此還是作好了戰鬥的準備。
衝在前排的騎士都在馬背上摘下了彎弓,抽出羽箭,搭在弓弦上,然後雙臂甲力,拉開了弓弦,將箭尖指向對面不斷逼近過來的的敵人。這一連串的過程,騎士們都是隻依靠雙腿控制著座下的戰馬,並保持著自己的身體平衡,也顯示出精湛的騎術。而在他們的身後,其他的騎兵用不上弓箭,側抽出了自己的馬刀,在空中揮舞,劃出一道道匹練似的寒光來。
而與此同時,中華軍的騎兵也同樣完成了準備的動作,雖然動作沒有清軍的騎兵那麼複雜,但前排的騎士同樣也是用雙腿控制戰馬,平衡身體,這同樣也是多年艱苦訓練的成果,而雙手一前一後,平端著火槍,槍口也同樣指向著對手。而後排的騎手,則是一手揮動馬刀,另一手卻持著一支短銃。雙方都在等待著進入自己射程,出手的那一刻。
這時雙方的距離己不足一百步,幾乎就是在幾下呼吸之間,距離在迅速之間拉短。從空中俯看下去,兩個巨頭的箭頭幾乎就要相蹱在一起了。
中華軍的騎兵扣動了扳機。頓時“砰砰砰砰”槍聲如爆豆一樣響了起來。
清軍的騎兵鬆了弓弦。一時“嗖嗖嗖嗖”,箭矢破空之聲也不絕於耳。
雙方的騎兵幾乎是在同一時刻選擇出手。
第八十九章 騎軍交戰(下)
戰馬哀鳴;人聲慘叫;**跌落倒地的聲音連續傳出。在第一輪進攻之後。雙方都有數十人騎被擊中,有的騎士從馬背上摔落下來,迅速被後面蜂擁而上的馬蹄洪流給吞沒;有的戰馬中槍中箭,頹然倒地,並且又絆倒後面的同伴,總體來看,雙方的損失也大體相當。
在射出箭矢之後,清軍的騎士迅速在馬背上伏身,一方面收好弓箭,準備近身格鬥,一方面也是為自已身後的同伴讓出射箭的空檔來。
而中華軍的騎士也同樣在馬背上伏身,但卻都紛紛拔出掛在馬鞍前的短火槍,以伏身的姿式,繼續向清軍開火射擊。因此這一次中華軍的火力眀顯比清軍要大得多,結果在清軍陣中,有更多的人馬被擊中倒地。當然從總體上看,雙方傷亡都還遠遠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呈度。
經過了兩輪遠端攻擊之後,兩個箭頭的最尖端部份終於相撞到一起,雙方的騎兵也都在馬背上坐好了身體,揮舞著馬刀,準備在錯身而過的時候,向敵人發動致命的一擊。至少清軍的騎兵都是這麼想的。
但中華軍的騎兵不同,因為中華軍的騎兵己經進入了火器時代。每一名中華軍的騎兵,配備的火槍是一支長管後填彈式火槍,和一到二支短管前填彈式火槍,有少數中下級軍官,甚致會裝配三到四支。火槍和弓箭相比,另一個優勢就是火槍可以單手發射,由其是騎兵使用的短槍,而弓箭必須用雙手。因此在近身作戰時,中華軍的騎兵都是一手執短槍,一手執馬刀。在雙方相要相遇時,首先用火槍射擊,然後再用馬刀砍。
由於這時雙方的距離極近,中華軍的騎兵射擊幾乎是百發百中,而在這個距離內,馬刀卻偏偏還差了一點。還有不少騎兵是對準清兵的戰馬開槍,當然效果是一樣的,就是騎士摔下,戰馬倒地。
結果在雙方的騎兵交錯而過的時候,從馬背上落下來的,大部份都是清兵。這和雙方的騎術、戰術、戰鬥能力無關,完全就是技術上的優勢。
在射光了所有的火槍之後,中華軍的騎士就只能依靠自已艱苦訓練的騎戰技術與清軍作戰了,在這方面,中華軍的騎兵和清軍相比,還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