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9部分

迎接船隊的返回到港。

這一些訪歐使團船隊迴歸;自然又一次引發了轟動;因為在年削;'中華時報'就己經報導了船隊回平返回到南洋;並不日將抵達中國的訊息。因此在船隊抵京的當天;到碼頭上迎接船隊達港的人員也達到了十餘萬人;當然其中也有不少是出海人員的家屬;畢竟這一去就是兩年多的時間;現在終於回來了;當然也都十分激動。同時由於商毅決定親自去港口迎接船,雖然這時中國人海洋意識並未完全覺醒;並沒有意識到;這一次訪歐使團船隊的歐州之行的重大意義,除了出使人員的家屬以外,其他**多都是懷著一種看熱鬧的心理前來,當然這也是因為現在帝國正處在上升時期,而且南京的百姓生活也比較穩定富足,因此人們的興致都很高,才會對其他新奇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果連自已的溫曖都保證不了,誰還有心去管其他的事情呢?

雖然商毅並沒有要求其他官員們也去迎接船隊到港,都不過皇帝出動了;大臣們當然也不能再穩坐釣魚臺,都在各自的辦公室裡坐著。最後也成了傾朝出動;內閣、各部的部長,還有正在籌備中的國會人員也全都出動,都到碼頭去迎接船隊的歸來。因此這一次迎接船隊返航的規格也提得很高。商毅當然也不會反對,因為這樣也算是一次表示自己以及政府對航海外交活動重視的態度。

而在商毅的後宮當中,亞莉桑徳拉和林鳳舞都是對航海持支援態度的人,而且在出訪使團中,還有她們的親屬,因此也陪著商毅一起出迎。另外一個就是朱媺婕,當然她純粹是想出來看熱鬧的。不過商毅也沒有反對;也把她帶出來了。其他人則留在皇宮裡。

雖然眾大臣們對商毅決定親自迎接船隊歸來,都覺得有些禮遇過重了,但畢竟南京地區的風氣相對開放,而且絕大部份官員都知道,現在帝國的財政有一半以上都是依靠海外貿易支撐,而且一些老臣也知道商毅對航海、經商活動十分感興趣,因此也都理解商毅的行動。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商毅的行為,就有少數官員直接上疏商毅,對商毅的這一決定表示反對,認為如此禮遇,確實太過了,如果只是對一個從海外歸來的船隊就給以這樣的禮遇,那麼以後還有為帝囯建立奇功者,又當以何禮相待呢?

而在民間也同樣有一些反對聲音,有一部份學者甚致認為,航海行為純屬勞民傷財之舉,與海外諸國交流來往,也不過是可有可無之事,海外諸國之事,與中國並無相干,並非國家發展的正途;致於海外經商貿易,更是微未小道,而治國大道在於恪守聖賢的教晦,推崇教化,以禮治國,這才是正途。而現在朝廷重小道而忽大義,實在是捨本求末,因小失大。

原來隨著局勢的安定,經濟恢復,士大夫、讀書人也都逐漸開始活躍起來,中國的讀書人天生都有喜歡議論政治的習慣,而在帝國建立之後,許多制度與過去相比,都出現了很大的不同,許多地方更致與中國傳統的觀念相違,因此也引發了不少爭論的地方。一些傳統道徳的維護者對帝國的政策制度都有許多不滿之處,當然他們不敢明目張膽的指責商毅,因此只能把矛頭指向帝國的政府部門,這一次多少也是有些借題發揮。

商毅一向主張放寬言論禁止,不過放寬言論的負面效應就是各種理論觀點都會出現,那怕是明知不對,錯誤的言論觀點,也都必須容忍,不能以行政手段強行干涉,只能夠讓全社會來參與討論,或者是用實際的結果來檢驗各種理論的對錯。

因此對於這次關於訪歐使團出現的爭論話題,商毅也只說了一句話:讓歷史來評論。

第二三四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

就在訪歐使團船隊到達臺灣以後,就巳經得到了通知,知道商毅會親自到港口迎接船隊的歸來,因此對於皓隊進港,也做了一番佈置。首先是由四艘中國船先進港,接受商毅的歡迎,等歡迎儀式結束,商毅回宮之後,其他各國的船隻才陸續進港,甴外交部的官員接待。

因為迎接自己人,可以理解為對他們的禮遇和褒獎,但按照外交對等的原則,商毅不可能親自迎接其他各國的使臣。雖然商毅並沒有自大到以天朝上國自居,只要是來中囯的,都是海外偏邦,向中國進貢朝拜的國家,伹這一點是關係到國家的顏面,因此也不能隨意。

不過這個時代的禮節和後世不同,雖然是商毅親自迎接,但並不是站在岸邊等著他們下船。在幾天以前,港口就已搭好了一座綵棚,商毅、后妃和內閣、各部的部長官員們都是坐在綵棚裡等著。其他官員則只能在綵棚外面站著。一是綵棚裝不下這麼多人,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