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和後宮的嬪妃們搬進皇宮之後,皇宮裡的人手就不夠了,無論是太監還是宮女,都遠遠不夠。
雖然在後世留傳,明朝北京皇宮的太監的數量達到十萬人,這個數字明顯誇張,因為北京皇宮的規模再大,容納下十萬太監,也會人滿為患,但這也說明,明朝的太監是一個何等龐大的數字。而到了清朝,吸取了明朝太監專權的教訓,不僅限禁了太監的權力,而且也限制了太監的人數。終清一朝,太監的人數始終保持在三千人左右。
而南京皇宮和北京皇宮規模差不多,但現在裡面只有太監一百五十七人,宮女四十二名,如果是平時維護皇宮,打掃一下清潔衛生,到是可以,但商毅等人正式入住以後,這麼一點人手就肯定不夠了。
因此就在商毅搬進皇宮的第一天,原來留守皇宮的太監,也是在崇禎、弘光兩朝都出任過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王德化,和原明朝的南京鎮守太監韓贊周就一起向商毅建議,擴大皇宮太監的人數,另外還要廣選秀女,充作宮娥釆女,以補充皇宮中的需用。
其實商毅決定稱帝之後,皇宮裡的太監們也著實高興了一把。因為這一群太監基都是從弘光時代留下來的,雖然說在弘光時代,太監的權勢己大大削弱,但畢竟近三百年積累下來的餘威猶在,因此眾大臣們對太監也還都敬畏三分,不敢輕易得罪他們,但經過了被清軍佔領和中華軍又收復南京之後,皇宮被封,而商毅稱王之後,也洠в兇〗�使���揮杏錳�啵��嘁簿統閃嘶使�鐧那褰喙ぃ�裁慈ㄊ貧濟揮辛恕U庖踩謎廡┨�嗝怯行┎皇視Γ�講皇撬堤�嗝嵌枷胱ㄈǎ��掖尤�Φ畝シ宓�渲�螅��蠖嗍�誦睦鋃薊嵊惺�涓小�
王徳化和韓贊周都是當了幾十年太監的老油子,也知道太監的權勢實際是依附於皇權的,離開了皇帝,太監也就什麼也不是了。因此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只有等商毅正式稱帝之後,太監才有重新崛起的機會。一但商毅稱帝,入住進皇宮,那麼就必然會啟用太監,而自己這幫人也就成為和商毅最貼近的近侍內臣,自然也就水漲船高,昔日的權勢,也就會重新回到手裡。而現在終於是等到機會了。
同時兩人還以明朝的太監製度為基礎,制訂了一份暫行的太監官職等級責權管理制度。
明朝的太監製度發展到了中國古代的頂峰,己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等級、責任、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充當皇帝的左膀右臂,監視、牽制大臣,另一方面也不會對皇權造成威脅,收放自如。因此終明一朝,無論多有權勢的太監,那怕是號稱九千歲的魏忠賢,在皇權面前,幾乎都不堪一擊,只要皇帝一句話,多大的權勢都會煙飛灰散。無論後世怎樣評說眀朝的太監專權誤國,但就制度來說,明朝的太監製度確實相當完善了。
明朝的太監製度一共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部份,在中央也就是皇宮裡,設有二十四個部門,管理皇宮裡的各種大小事務,另外還掌管著東、西廠和錦衣衛系統。而在重要的地方又設有地方鎮守太監、留守守備太監。同時南京、蘇州、杭州三地織造局,廣東、福建、浙江三省市舶司,各地國家倉庫,甚致是礦物也歸太監主管。
當然在明朝滅亡之後,也有不少人對明朝的制度進行反思,認為太監的權力過重,干涉政務是明朝滅亡的一個重點原因,因此弘光朝廷,包括後來的幾個南明朝廷之中,太監權力都被大大削弱,基本無法干涉政務。而且在商毅稱王之後,也沒有使用太監,這也說明商毅對待太監的態度,還是非常謹慎的。
王徳化和韓贊周也都是人精,在沒有弄明白商毅對待太監的俱體態度的時候,也不敢表示得過於出格,因此制定的太監製度也只是盡限於針對皇宮裡面的人員需要,對付責廠衛、以及舍理外地的鎮守太監、留守守備太監什麼的都一字不提,同時將明朝的二十四個部門簡化成十六個部門,太監的人數也限制在一千人之內,甚致還主要建議,要求規定太監不得干涉朝政的制度。
第二百章 登基建國 (二)
其實王徳化和韓贊周制訂的暫行太監製度確實還算不錯;而且只是僅限於皇宮內部的事務。並沒有干涉朝政財務的權力,因此就是拿到內閣,或是參政院去討論,也能通得過。畢竟這麼大的皇宮;需要足夠的人員來管理,擴充一千名左右的太監,也並不為過份。
在明朝,太監來源主要是兩個渠通,一是從俘虜和罪犯裡挑選,淨身之後入宮當差,另一個是自己報名,完全聽憑自願。
不過大部份太監都是透過後一條渠道進宮的。因為在明朝,太監還是一份比較有前途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