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大哥,到了這一步,不打也不行了,就拼一把吧!”
艾能奇也點了點頭,道:“是啊大哥,如果我們一退,中華軍隨後追殺,我們必敗無疑,只能拼一下,說不定還能夠機會。”
孫可望聽了,也咬了咬牙,道:“好吧,是成是敗,就在這一舉了。”說著,把手中的令旗一擺,大喝道:“出擊。”
孫可望等人離得雖遠,但他們的動作表情都被羅遠斌用望遠鏡看得十分清楚,雖然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但也能猜出幾分來,見孫可望最後晃動令旗,羅遠斌也知道,大西軍又要發動進攻了。
而就在這時,只聽大西軍陣中傳來無數“昂——昂——昂——”的怪異叫聲,與馬嘶大不相同。而大西軍正中的方陣前列計程車兵忽然向兩邊讓開,從陣列中衝出了無數的龐大動物,向著中華軍的陣式,猛衝了過來。剛才發出叫的,就是它們。
羅遠斌也不禁大吃一驚,和身邊的王信交換了一個眼色,道:“這就是大象嗎?”
王信點了點頭,道:“應該是的,聽說這是雲南特有的動物,想不到被大西軍用上了。”
象軍,就是大西軍最後的王牌。
在大西軍進入雲南,平定沙定州叛亂的時候,沙定州的叛軍根本不堪一擊,唯有象軍,給大西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大西軍計程車兵都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動物,見它們身軀龐大,力大無窮,而且皮糙肉厚,扎幾槍砍幾刀根本都不在乎,但給你一下子就受不了,因此大西軍在沙定州的象軍手上吃了不少苦頭。
不過沙定州擁有的象軍並不多,一共也只有二三十頭象,並不能改變大局,最終還是被大西軍所滅。但象軍的悍勇,卻是給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因此在平定了沙定州之後,三人都一致認為,應該組建一支象軍,可以大大提高大西軍的戰鬥力。
於是三人也下達,在雲南大肆捕象,並請象奴訓練,兩年以來,到是組建起了一支二百多頭規模的象軍,同時還用雲南的山間老藤編織藤甲,作為大象的護甲。當然孫可望等人並不是不想用鐵甲,而是鐵甲的成本太高,用不起。一頭大象用的鐵甲,足可以夠七八匹馬用了,而且給大象穿戴鐵甲,也是一件極端麻煩的事情,需要兩三個人一起動手,才能抬得動。
但藤甲的防禦力也相當可觀了,大象本來就皮糙肉厚,一點輕傷小傷都不在乎,穿上了藤甲之後,也更是如象添翼,可以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刀槍不入,十幾個人都攔不住一頭大象,經過幾次測試,在正面交戰的情況下,一百頭大象組成的軍隊,足以擊敗一支二千人左右的軍隊。如果再和其他的兵種配合,更是威力倍增。
在這一次出滇作戰,大西軍一共出動了戰象一百八十頭,每路各有九十頭,分為三個小隊,作為大西軍的王牌隊伍,而且三個人都對這支象軍寄於了很大的期望。
因此在白文選和馮雙禮敗陣之後,孫可望第一反應就是出動象軍,可以抵抗中華軍的火槍,因為大象皮糙肉厚,又穿著藤甲,正好可以蔽擋子彈,而且就算挨幾槍也沒事,而一但大象衝進了中華軍的陣地裡,中華軍的火槍也就沒有用了,大西軍計程車兵再跟在大象後面進攻,就可以一舉擊敗中華軍了。
不過在剛才親眼見到中華軍猛烈的火力之後,三個人的信心也都有些動搖,因為這火力實在太猛,一頭大象挨十槍八槍,甚致挨二三十槍都可能沒事,但挨二三百槍呢,大象再猛,也是血肉之軀,並不是刀槍不入,藤甲雖然善避刀槍,但也不是絕對的。常言說得好:蟻多咬死象。而且現在象軍是大西軍唯一的希望,如果象軍也失敗了,或者是雖然勝了,卻損失慘敗,對大西軍來說,都不是好結果。
但現在收兵撤退已經是來不及了,只要賭一把了,另外三個人物件軍也還是有一定的信心,那怕是把這一支象軍都賠進去,如果能夠打嬴這一仗,也算是取得了一場勝利。因此最終還是把這支象軍給派了出來。
於是一百八十頭大象,殺出了大西軍的陣中,一邊發出“昂——昂——”的叫聲,一面向中華軍的陣式猛衝了過來。毎頭大象上還有兩名大西軍計程車兵,操控大象。而在象軍的身後,跟著一萬名大西軍計程車兵,各自舉刀舞槍,向中華軍衝殺而來。
其實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對大象這種動物並不算太陌生,因為像[三國演義][西遊記]這樣的小說已經很普及了,沒看過書的,也聽過書,絕大多數人都有這麼一種動物,長得有什麼特點。另外以大象也題材的雕塑也很有多,由其是在寺廟裡,大多都有騎象文殊菩薩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