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3部分

的商品在朝鮮國內任何地方,都無需再繳納其他稅務。

另外還有一個付加條件,就是持有中華帝國證明檔案的歐州傳教士可以在八個通商口岸進行傳教活動,但必須有中國籍的傳教士陪同參與。

當然[中朝三約]的簽定,在朝鮮國內也不是沒有反對意見,不僅是在野的洛黨,就連現在執政的原黨內部,也有相當一部份人反對簽定這樣的條約,因為這等於是將朝鮮的大部份主權都讓給中國控制,長期下去,當然是對朝鮮極為不利,亡國滅朝,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幾位執政的大臣元斗杓、宋時烈、宋浚吉等人都十分清楚,現在朝鮮根本就沒有和中華帝國討價還價的資本,簽定條約,朝鮮確實有可能在未來亡國,但不籤條約,朝鮮卻是全馬上就亡國,因此孰輕孰重幾個人當然分得清楚,火燎眉毛,也只能先顧眼前了。

而朝鮮王李淏也明白簽定了條約,至少在自已這一朝,是可以混得過去,至於子孫到了混不過去的那一天怎麼辦,這關自己什麼事,雖然李淏並不知道法王路易十五的那句“我死之後,那管是洪水滔天”的名言,但先顧眼前事,休管曰後難的這個道理,李淏還是懂的。

因此有國君點頭,又有執政大臣贊同,就算是其他人反對也沒有用了,[中朝三約]也就這樣十分順利的簽定了下來。

不過這一來就造成了朝鮮政壇的分化,剛剛掌握了朝政的原黨內部發生了分裂,失勢的洛黨迅速和原黨內部一部傷不滿與中國簽約的官員結合,形成另一股政治力量,朝鮮新一輪的黨爭,也又一次拉開帷幕。

商毅接報之後,也十分滿意,因為[中朝三約]的內容,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圖制定,這樣一來朝鮮的政軍經三方面都將受到中國的極大制約,不在具備絕對的自主權,從而也徹底的被梱綁在中國的戰車上。這樣慢慢的埐透朝鮮,等到時機成熟之後,也就可以將朝鮮併入中國。

而對於朝鮮內部的新一輪黨爭展開,商毅並不在意,畢竟條約己經簽定了,只要帝國保持自身強大的實力,朝鮮內部怎麼拆騰都無所謂,相反這樣更好一些,讓朝鮮將精力都放在黨爭上,不斷的進行內耗,那麼朝鮮也就永遠無法擺脫帝國的控制。

不過另一條訊息可就不是好事,這是瀋陽軍區發來的。在十月中旬,瀋陽軍區的吉林軍分割槽接到報告,在黑龍江流域一帶發現一批哥克薩人,侵入到達翰爾族生活的地區,血洗達斡爾族的古伊古達兒村,進行劫掠,燒燬村莊,屠殺並掠虜達翰爾族人近千餘人,並且強佔了雅克薩城。

於是吉林軍分割槽立刻派遣一個團計程車兵出擊,在松花江流域與一支人數約為五百左右的哥克薩軍隊展開激戰,在中華軍強大的火力進攻下,哥克薩軍隊被殺得大炇,當場被擊斃了一百零七名哥克薩士兵,俘虜三十二人,剩餘的敗兵退到了黑龍江上游的呼瑪城堡裡防守。因為中華軍缺乏重型武器,因此並沒有攻城,退回到吉林。

第二七六章 北疆告急

不過在商毅穿越以前生活的時代。經濟手段實際己成為大國之間博弈的主要手段,絕大多數的事情,都可以在經濟層面上來解決,根本不需要發動戰爭。當然在那個局勢下;各國之間也不敢輕易發動戰爭。

當然在這個時代,僅僅只靠經濟手段,能夠解決的事情確實很有限,但仍然可以做為戰爭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只要是能夠應用得好,還是可以發揮相當大的作用的。

因此商毅也把與蒙古通商,做為對蒙古進行管理一個重要的制約手段,一方面通商可以促進漢蒙民族之間的交流來往,進一步接近融合,加強蒙古人對帝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另一方面也是透過貿易手段,控制蒙古的經濟命脈和物資供應,當蒙古各旗都習慣了透過互市貿易的方式,來獲得中原的各種物資的時候,就算再出現一二個野心家,想唆使蒙古進行反叛,也很難得到蒙古各旗的廣泛支援。畢竟對絕大多數的蒙古牧民來說,並不希望打仗,因為打仗始終都是一件充滿了危險的事情,弄不好就會送命,而能從打仗中收益的,永遠只是少數旗主,輪到士兵身上的,總是少數。

不過帝國自身保持強大的武裝威攝力量是一切的前題,否則神馬經濟手段、外交手段都是浮雲。如果是獅孑老虎,長得肥壯到是無所謂,但如果是豬羊,過於肥大絕對不是好事。

當然各旗主使者並不知道商毅的想法,但知道帝國不僅在長城內外開設通商口,而且還允許自由通商,而在這方面,帝國比清廷開放得更寬,這也就表示,漢人的商隊可以深入到蒙古各旗,兜售各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