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4部分

商毅也點了點頭,心裡想著,林之洋辦事到是很有效率,這麼快就把第一批物資送來了,道:“好,我這就讓人準備銀兩。”

林之洋忙道:“大人,不必著急,貨還沒有送到。”

商毅笑道:“不過就是二三天的時間吧,早一點晚一點又有什麼關係,總之林先生辦事我完全可以放心。”

林之洋又客氣了幾句,又道:“上次大人不是說過,想做絲綢生意,現在浙江的叛亂以經平息了,不知大人是怎樣考慮的?”

商毅心裡想,平息了浙江的叛亂之後,自已的身價果然就不同了,林之洋也主動來尋求和自己合作的意向了,當然這裡面還有孫傳庭慘敗的因素。有這才又問道:“原來這時別說孫傳庭在郟縣慘敗,就連潼關失守的訊息都以經傳到了南方,林之洋和李格非經過了仔細的分析認為,儘管目前孫傳庭還是生死未卜,但有見識眼光的人都知道,其實到了這一步,孫傳庭是死是活以經無關緊要了,因為軍隊都打光了,就算孫傳庭還活著,也不能力挽狂瀾了。而大明王朝將要發生巨烈的變化,亡國也不是不可能,就算不亡國,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量也將大為下降。

因此在這個時候,像商毅這樣手握兵權的地方實力大將自然也就行情上漲。而在南下之後,商家軍以經在南方建立起良好的聲望,而且他又是浙江總兵,可以說是名正言順在浙江駐守。無論從那一方面來看,至少在一定的時間內,商毅顯然以經是江浙一帶最有權勢的人了。

如果大明因此而亡國,商毅至少也有能力立足於江南稱王。就算大明王朝不亡,以後朝廷恐怕也要看他的臉色行事,起碼也是割據一方的藩鎮。插手絲綢生意,自然就不再話下了。

另外李格非甚致還認為,商毅這麼年輕,就能有現在的成就,而且他的見識、閱歷都遠超於一般,那麼在亂世之中,恐怕前途未可限量。因此就應儘快抓住時機,和商毅加強合做,甚致是投靠到商毅的陣營中來,卻麼以後商毅每有一步發展,林之洋和李格非都可以跟著水漲船高了,因此林之洋也主動向商毅提了出來合做。

商毅對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不過他現在也需要林之洋、李格非這樣的商人,進行深入的合作,由其是李格非。雖然商毅只和他見過一面,但卻敏銳的發現,他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瞭解世界的中國人,正是自己最需要的夥伴。無論自己最終能夠達到那一步,但都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使中國走向世界,積極參與世界竟爭。

現在既然林之洋主要提出來,自然是再好也不過了,因此商毅道:“那麼我也不瞞先生,我想開一間織造坊,收購生絲,直接加工織造絲綢,然後再轉買到海外去。”

林之洋也不禁大感詫意,他原來還以為商毅是打算經營絲稠的買賣,也就是低價收入,轉手買出,這樣週期短,來錢快,風險小,而且利潤大。經營也十分簡單,幾乎所有的生意人都會選擇這種經營方式。卻沒想到商毅會選擇自己生產絲綢。儘管這樣做可以自己控制貨源,取得更大的利潤,但隨之而來的,則是前期投資會增加,風險自然也會增加。

商毅當然看出了林之洋的疑惑,心裡也不禁苦笑,其實這就是觀念的問題了。

在中國古代,一慣都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被後世許多人認為,這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後的重要原因。然而這裡面的深層原因,卻是因為在中國古代,商人和手工業生產是完全脫離的。商人獲利的方式無非就是將甲地的物產運到乙地販買,賺取其中的差價,說白了是長途販子。至於商品的生產,則幾乎與商人完全無關,基本是以家庭手工業,或是小手工作坊來完成。

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僅靠家庭手工業和小手工作坊,也就能夠為商人提供足夠的商品,而且中國的商品在海外歷來競爭力強,一直不愁銷路,商人也沒有必要去從事生產,尋求改良生產的方法。在宋明時期的中國的海外貿易繁榮,實際上就是靠著內陸地區數以十萬計的家庭手工業者和小手工作坊在支撐著。

而這樣的結果卻造成了儘管中國的對外貿發達,商品競爭力強,但商業行為卻不斷沒有突破小農經濟,把中國的社會生產力提到一個新階段的能力,相反還俱有破壞和摧毀小農經濟的作用,因為商人賺到錢之後無非就是做兩件事情,一是買地放租,二是放高利貸,而不是用來擴大生產,提高技術,結果只會造成土地兼併和對小農的嚴重剝削,還有就是對手工業者的壓價。

當然如果在這個時候,朝廷能夠採取積極的政策,有意引導和扶植手工業擴大生產規模,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