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把頭低了下來。
璞愚印嘆了一個氣,道:“經緯,凡事不可強,何況現在滿清雖然己經入關定都,但天下尚有大半未定,天意難測,還再於人謀,滿清畢竟是異族,雖說明室不振,但漢人未必就會輕易屈服,以當年蒙古人之驍勇,奪取南宋的半壁江山也花了數十年時間,就是一座小小的襄陽,就差不多打了五年,若不是賈似道誤國,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我聽說一個月前在山東滿清就吃了一個敗戰,可見平定天下,並非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頓了一頓,又道:“何況就是打下江山,又能如何,自古都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當初蒙古人奪取天下之後,我們的先輩們以為從此就能揚眉吐氣了,那知蒙古人連九十年都守不住,就又被漢人趕回荒北去了。因此這次我們不僅要幫助滿清奪取天下,還要守住天下,又豈是易事。”
聽他這麼一說,經緯也猛然警醒,道:“師尊說的是,我確實是太得意忘形了。我明天就去安排人手,立刻潛入南方,刺探軍事虛實,配合滿清南下。”停了一停,又道:“順更也打聽一下二師叔的下落。”說著又向璞愚印行了一禮,這才轉身出殿去了。
璞愚印心裡卻是苦笑了一聲,看來經緯還是念念不忘啊,當初自己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因此也忍不住喃喃道:“老二,你始終都是不肯原諒我們嗎?”
――――――――分割線―――――――――分割線――――――――十月,福臨在兩宮皇太后和多爾袞的陪同下,出北京社稷壇,祭告天地社稷,並將清朝歷代先君的神位,奉安在太廟中,隨即回宮升坐武英殿,即中國皇帝位。而滿漢文武各官,按等級秩位,拜跪趨蹌,高呼萬歲。
福臨在正中就坐,迎受百官朝賀,雖然強自鎮定,但到底還一個七歲的孩子,神色之間,還是頗顯倉惶。只有哲哲和大玉兒稍低並坐於側,但在目光之中,頗有欣慰。
多爾袞位列群臣首位,因為不用行跪拜之禮,顯得卓而不群,抬頭向上看時,目光總不自覺的落在大玉兒身上。
福臨登基之後,首先以多爾袞功跡最高,加封他尊號為皇叔父攝政王,又特命禮部建碑勒銘,以是永記多爾袞的功績,並且又賜攝政王冠服宮室等各制,另定攝政王宮室制度,皆與諸王不同。同時又加封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叔王。在福臨繼位之後,多爾袞和濟爾恰朗本來並列為攝政王,但現在多爾袞己經掌握軍權,又有入關定京之功,在封號上也壓過濟爾哈朗一頭,而且濟尓哈朗本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在血緣上也比多爾袞遠了一層,因此漸漸己經不能和多爾袞並尊了。從此以後,多爾袞就正式稱攝政王,而不再是睿親王了。
隨後又加封各親王貝勒大臣,阿濟格從武英郡王晉升為英親王,加封阿巴泰為多羅饒餘郡王,加封吳三桂力平西王,賜冊印。加封博洛為貝勒,其他貝勒貝孑文武大臣也都各自晉升一級,而親王不能再有加封,也都各有重賞,因此在一時間也是皆大歡喜。
第七十四章 清廷議事
第二天,福臨在多爾袞的扶持下,在武英殿升朝議事,這時南明的北使團己經到達了北京,但被清廷軟禁在鴻臚寺裡。因此首先討論的是如何處理南京來的北使團。
其實這也用不著多討論,因為清廷己經決意南征,收取江南之地,當然不會答應南京朝廷的求和,所謂處理,無非就是北使團的三名使臣是殺還是放而己。
在場幾位滿臣都主張:“把使臣殺了算了!”但只有洪承疇跪稟:“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如果殺了他們,下次恐怕無人敢再來了,還是留有餘地為好。”
多爾袞聽了洪承疇的話,也覺得有道理,畢竟這幾個人殺不殺,也無關大局,放回去又能怎麼樣,說不定還能嚇唬嚇唬南京朝廷,因此也有意放回南明使臣一行人。
那知北使團中的陳洪範,在出使之前就己經與降清的明將唐虞時搭上關,並且暗與多爾袞書信往來,向清朝歸降。聽說清廷要遣使團南返,於是上奏多爾袞,請清廷截留使團中的左懋第、馬紹愉等人,只放他自己南歸。並且保證自己南歸之後,為清朝打探南京的訊息,招降江南諸將等等。
因此多爾袞也改變了主意,並且親自約見陳洪範,封官許願,勉勵他回江南後打探軍情,幫清廷策反明朝諸將。同時也下令扣押左懋第、馬紹愉等人,只許陳洪範本人帶少數人回江南。而北使團之中的另一個成員,降清明將祖大壽的兒子祖澤溥,這時早己經隨父降清,並薙髮梳辮。
南明使團的事情就這樣結束了,而接下來就是佈置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