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背設計,儘可能充份利用地方,毎四五戶之間,空出一條三米寬的走道,每排之間,用一條六米寬的走道分割,形成三個層次的道路。毎戶佔地為長寬各兩丈,即為公制的三十六平米。明朝的一戶人口一般都在三到五口之間,每戶的面積雖然不大,但也基本夠了。如果是大戶人家,則可以將數戶一起合併來建房。

另外在臨街的一面,商毅計劃全建成兩層以上的樓房,一方面可以擴大居住人口,另一方面也方便在未來將臨街們房屋都改成商鋪。這樣算下來,西南和西北毎個區各可以容納近四百戶。

而商毅自己的千總衙門將位於城中十字路的東南區的角上,佔地面積總共約有三千多平方米,分為衙門正堂,後宅和庫房三個部份。臨街也做成兩層,未來衙門的一些辦事機構,就安排在這裡。其餘的地方也西南和西北區的規化來劃份,大致也可以分出三百多戶來。

只有西南區不設居民住宅,將臨街與千總衙門相對的一半區域全都留出來,做為平時連兵,集會,聚眾或是臨時組織各種活動的場地,也可以用來進行蹴鞠出賽。西南區的另一半安排的是各種工匠作坊和兵營。因為考慮到大部份士兵都會把家搬到城裡來住,因此兵營的規模在一千五百人以內。

這樣算下來,穆陵城裡可以容納一千一百多戶,加上士兵,共計在五千人左右,差不多可以趕上一個小縣城了。不過考慮到一定會有一些大戶不止佔用一間民宅的地方,因此商毅預計末來穆陵城的人口將在一千戶以內;而且基本都以軍隊的家眷為主。

同時商毅還考慮;以後在穆陵城的南北各擴建出一個城來;將穆陵城的規模擴大一部以上;作為自己曰後的根據地;也就足夠了。

第六十七章 建設(下)

就在全城大掃除之後的第二天,唐鎮也押運著一部份糧食、白銀和其他物資,帶著三百名團兵,和五十多戶先進駐穆陵關的住戶主要是各種工匠,到達了穆陵關。

這時商毅以經開始在關裡進行實地的劃分,就在地上用挖出小溝將四個大城區劃分出來,積後繩子和木棍等物,排出一塊一塊的住宅地方來。

而唐鎮帶隊到達之後,各種工匠也立刻開始投入到穆陵關的建設中去。

首先進行的是修路。現在雖然還不能把主路全都鋪上青石,但也按照商毅以經劃份好的道路地區,去進行一些鋪土,壓實,修邊等工作。這樣也就把城裡的四個區域全都劃分出來。

然後在西北和東北區修建一些臨時的窩棚,將東南和西南的居民先遷出去。而在此同時,在西南區的劃分地址上,以經先建立起了一個燒窟場。燒製青瓦和紅磚。按照商毅的想法,在穆陵關裡,未來將都是磚木結構的房屋,不僅堅固耐用,而且也防火,就算被敵人攻入關內,也可以憑藉著城裡的建築,和敵人打巷戰。

在商毅看過的一些穿越小說裡,不少都說到主角穿越之後,發明燒紅磚計術來蓋房子。其實在中國古代,燒磚工藝在戰國以前已經成熟,不過那時因為周、漢兩朝都以火德而自居,紅色也成為王室、皇室的專用色,因此在民間不能使用紅磚,必須在燒成紅磚,後再加一些工序變成青磚方可使用。不過到了明朝,黃色才是禁用的顏色,因此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紅磚的燒製工藝其實十分簡單,大體分為開釆生土,製成熟土,製坯,陰乾,燒製等,在這個時代以經得到比效普遍的應用,每塊磚的標準為二尺寬,一尺高,半尺厚。只用不含有機質的粘土為原材料就可以,而且燒出的紅磚也十分堅固耐用。不過商毅教工匠們,將紅磚按後世的樣子,做成中空形狀,一方面可以節省材料,另一方面,在陰乾、燒製的時候可以內外同時受熱,成磚的速度更快,在保暖,隔聲方面,效果也更好。

有了紅磚,自然也少不了水泥,這可也歷來都是穿越人士必備的技能。水泥的材料也不復雜,就是石灰和粘土就行了,但一般來說,燒製矽酸鹽水泥所需要的145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加熱才能製成,顯然現在穆陵城的燒製水平,還達不到這個要求。因此商毅使用的是一種叫做“人工火山灰水泥”的製作方法。

這種方法也十分簡單,不需要任何複雜的裝置流程,簡單的說,就是把燒成的磚瓦或者陶器破碎碾細成粉未狀,也可以直接將石灰和粘土放在窯內煅燒後碾碎,然後再加水調合就行了。這種代水泥的工序極簡單,而且煅燒溫度600-800攝氏度就可以,效能大致和燒製矽酸鹽水泥也差不多,在後世抗戰期間,曾廣泛用於西南大後方的基礎建設。甚至能製造強度要求不大的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