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商榷,尤其是控制不當,胡亂發鈔,就會像前後空一格的某公,發了金圓券十個月之後,兩萬倍通膨,直接被老百姓推著小車,送到了東海某仙島養老去了……足見濫發鈔票的恐怖。
但是,適度增發鈔票,還是利大於弊的!
“文相公,你既然問到了,那就不妨敞開了談一談。”
“好,老夫正想領教王爺的高見!”文彥博氣鼓鼓坐在椅子上,一張老臉,比驢還長!
王寧安不疾不徐,“剛剛文相公提到,說貨幣要以金銀為依據……看起來有道理,但仔細推究,卻未必合適。”
“以我大宋為例,金銀銅礦的產量都不高,前些年,從西域,從交趾,大理等地,開發礦產,填補國用,也的確緩解了錢荒……可問題是,鐵路建成之後,商業需求,百倍增加,以當下的貨幣發行量,以及海外金銀的供應量,能不能解決缺口,大傢伙不妨議一議?”
王寧安似乎又找到了當年在六藝上課的感覺,而且恰巧下面的人當中,除了文彥博等人,其餘都是他的弟子。
大傢伙仔細思量之後,全都搖頭了。
不得不說,大宋實在是太大了,就以明朝來說,靠著吸收美洲白銀,積累了世界三分之一的財富,結果不但沒有催生出工業化,反而弄得流民四起,天下大亂……王寧安估算過,就算立刻拿下美洲,每年提供100萬兩白銀,依舊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說,大宋想要邁進工業化的門檻,就必須放棄金屬本位,推行信用本位,說白了,就是朝廷根據實際需要,印刷貨幣!
“方才文相公還舉了漢武帝,和諸葛武侯的例子,的確,他們都造成了貨幣濫發貶值,物價上漲,損害民生經濟……但是大傢伙換個思路,假如當時的漢朝和西蜀,生產的貨物上去了,市面上的東西多了,還會不會造成物價上漲?我想結果是顯而易見的,貨幣和實物之間,是相對關係,我大宋透過鐵路,透過使用蒸汽機,生產的商品數量幾十倍,幾百倍增加,如果不增發貨幣,消耗這些商品,結果會是如何?”
這一次韓宗武主動接過了話。
“王爺明鑑,物價上漲,固然不好,可物價下跌,則更加可怕……貨幣不***易完成不了,商人無法獲利,自然就會停止生產,到時候,百業蕭條,老百姓紛紛失業,動盪不安,情況會更加糟糕……所以此時適度增發貨幣,是很合適的。”
王寧安的這番話,似乎從理論上說清楚了,增發貨幣的必要,在他的學生當中,多數人都是持支援態度,即便像範純仁這種實誠人,也能勉強接受。
當然拋開學理,一句話,老子就是準備用紙片子還賬,就是想當無賴,你能怎樣?
咱們的文相公,那是怒火中燒,他哼了一聲,“王爺,你說了大半天,依舊沒有回答老夫,如果濫發貨幣又會如何?誰知道市面上需要多少,誰知道你們會不會濫發?現在鐵路的虧空那麼大,要用錢的地方那麼多……如果開了這個口子,誰想印多少錢,就印多少錢,朝廷豈不是要威信蕩然無存了?”
他抱拳拱手,輕笑了兩聲,“總而言之,老夫是絕對反對,老夫也會向陛下上書,陳述此事,不管結果如何,老夫都能坐視朝廷法度崩壞,肆意胡來!”
說完之後,文彥博居然起身,徑直離開,連談都不想談了。
老文離開,包括王安石在內,都有些遲疑,這個老貨是不是吃錯藥了,往日的油滑善變都跑到哪裡去了,怎麼鐵了心要和王寧安作對?這還是文彥博嗎?
大家一腦門問號,倒是王寧安他看的清楚,老文敢肆無忌憚,還是自己給了他膽子,正是因為現在頂著異姓王的光環,沒誰敢把他怎麼樣,尤其是他打著仗義執言,為民請命的藉口,更加肆無忌憚!
再有,增發貨幣,的確會惹來一大群人的憤怒……這些人當中,不乏王寧安昔日的部下,也不乏很有實力的豪商巨賈,老文是看準了,有這些人支援,他沒什麼好怕的,反正老子也進不去政事堂了,這就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他奶奶的,還怪自己了!
王寧安無奈搖頭,“文相公反對此議,那你們呢,還有沒有類似的看法?”
連著問了兩遍,賈章滿臉為難,開口了,“王爺,我是支援增發的,可似乎也應該有所節制,否則會釀成大禍……文相公的見解未必是錯的……”他的話猶猶豫豫,吞吞吞吞,生怕被劃到文彥博一夥,但是又不全然認同,顯得很滑稽。
王寧安含笑點頭,“此議的確有些大,再給大傢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