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趙力感慨道:“我于闐一脈,已經是老弱婦孺,死傷殆盡,若非大宋天恩,斷然沒有存活的可能。如今打通西域,我于闐終於能和大宋連為一體,祖上便仰慕大宋,尊崇上國……我尉遲一脈,能成為徹徹底底的宋人,族裡上下,都會歡喜的。”
王寧安道:“于闐是一國,如果併入了大宋,到時候就是普通的百姓,其中的差別,你們可要想清楚。”
“我們想清楚了。”趙力大聲道:“我等族人願意為上國一百姓,只有歡喜,沒有半點私心雜念。”
王寧安看了一眼老三,王寧宣也忙說道:“二哥,尉遲一脈,忠心大宋,天日可鑑……這兩年來,于闐的遺孤有不少和大宋將士通婚,如今兩家已經是姻親之好,宛如一家人,小弟一位,將於闐併入大宋,也是順理成章。”
尉遲妍拿出了一個白玉的盒子,裡面放著于闐國所有人的名冊。
“這是我們獻給陛下的禮物之一,請求陛下,接受于闐歸附。”
他們可不是說假話,于闐上下,忠心大宋,不用懷疑。而且之前他們損失人口太多,尤其是男丁缺乏,這兩年在蒲昌海周圍定居。
大宋一邊是兩萬個光棍,于闐這邊,是一大堆婦孺,根據統計,雙方結親,已經多達6000對,隨著孩子們陸續出生,于闐的人口結構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雙方早就密不可分,還保留一個空的于闐國號,實在是沒有必要了。
王寧安敬佩于闐的忠誠,也驚訝他們能如此審時度勢,這份禮物算起來,也真夠重的……“我大宋經略西域,初衷之一,就是解救于闐國於危難,如今于闐願意歸附大宋,本王樂見其成。大宋和于闐,並非誰吞併誰,而是自願融合,此乃千古典範,萬世佳話……陛下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忠誠,到時候,會有一份厚禮還給你們。”
尉遲妍很好奇,就想張口詢問,王寧宣連忙替媳婦問了,“二哥,到底是什麼禮物,能不能透露個口風?”
王寧安淡淡一笑,“別瞎打聽,到時候就知道了……你們這次進京,是第一批的使團,要多帶禮物,把勢頭弄得大一點,爭取民心,等到其他各國聚集京城的時候,還有你們露臉的機會。”
交代之後,王寧安就讓他們退下去了。
其實還真不是王寧安故作神秘,而是他也沒有把握,趙禎能不能答應,故此只能暫時保密。不過到了書房之後,王寧安前思後想,越發覺得於闐內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說不定往後整個對外擴張的歷史,都要以于闐作為表率。
樹立一個標杆,非常重要!
王寧安思前想後,立刻動筆,寫了一份奏摺,讓人立刻送進京城……與此同時,于闐的使團也開動了。
果然按照王寧安交代,他們是拿出了最好的禮物。
光是和田玉,就獻上了兩萬塊,表示每一個于闐人獻美玉一塊……另外還有白犛牛一百對,駿馬兩千匹,白駱駝二百頭……金銀珠寶無算,各種禮物,足足裝了200車……
西域都護府派出兩千騎兵保護,浩浩蕩蕩,直奔西京而來。
于闐國浴血奮戰一百多年,忠心耿耿,無人不知,早就在大宋境內傳開了……他們每到一處,都會得到當地的熱烈歡迎。
各地衙門安排人員接待,製作當地美食,歡迎他們。
于闐使團也會拿出禮物,回贈地方。
到了夜晚,大宋百姓,和于闐使團,舉行篝火晚會,兩邊都拿出歌舞雜耍,各種表演,吸引了無數人觀看,有人更是不惜跑到幾十裡外,來參加盛會。
就這樣,每到一處,就點燃一處的熱情。
等到了西京的時候,整個氣氛達到了頂點。
為了歡迎于闐使團,首相包拯,負責聖壽事宜的賈昌朝,率領文武官員,出城十里迎接。賈相公是春風滿面,年輕了十歲不止。
這一次他可是處心積慮,要讓所有人知道,他賈昌朝又回來了!
畢竟做過好幾年的首相,無論朝野,一呼百應。
賈昌朝接下籌備聖壽的事宜之後,首先就徵用了京中的大小會館,又租下了不少客棧,同時還興建了馬場,球場,靶場,同時在場地周圍,又安排了選手村,按照計算,至少要能住兩萬人。
不得不說,這次聖壽,光是從規模來講,就是歷代之最!
想想吧,某吃糠喝稀的盛世,也只敢辦千叟宴,比起盛唐的大開大合,差之萬里,比起這次的聖壽,那更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