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彷彿鄰家大叔,在說閒話家常。
“刺殺的案子這麼放下了,景平可是有什麼打算?”
“回聖人的話,我大宋當然可以藉著這次的機會,出兵塞爾柱,或者契丹。只是臣還有些顧慮,故此選擇了暫時合作。塞爾柱幅員遼闊,帶甲百萬,是個很強悍的對手。不過臣並不怎麼擔心他們,塞爾柱是突厥人建立的國家,貿然征服了一大片地方,根基很薄弱,他們可以勝十次,而不能敗一次……臣希望緩一緩的原因是塞爾柱內部勢力錯綜複雜,還有鷹堡的存在,直接發兵,就會讓他們抱成團,共同對付大宋。而且現在西域的開發剛剛開始,臣準備將蒲昌海等地,建成後勤基地,等有了充足的糧食和軍需供應,然後再攻擊塞爾柱。”
“在此之前,臣認為應該以經濟交流,還有文化溝通為主,最主要的是派遣一些細作過去,把當地的情況摸清楚了,對症下藥,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話鋒一轉,王寧安又講到了契丹,遼國和塞爾柱不一樣,大宋很瞭解契丹的情況,雖然耶律洪基採取胡化政策,但是契丹的國力衰敗,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失去了幽州之後,大宋也採取了貿易制裁,結果就逼得享受慣了的契丹貴胄,不得不壓榨境內各部,其中女真諸部,首當其中。
完顏部試圖舉兵造反,這不是一個偶然,而是契丹內亂的開始,以後會有滔天風暴,直至帝國徹底崩塌。
歷來的遊牧民族都是如此,他們就是想草原的野火,興起之時,狂暴猛烈,席捲一切,無可阻擋,可一旦熄滅之後,很快在廢墟上又會重新爬出一個新的帝國,原來的主人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沒有出現過似的。
而中原王朝則不同,平時像是溫吞水,沒什麼脾氣,可是一旦狂暴起來,滔天洪流,絕對是毀天滅地,不死不休!
“臣以為,如今應該思考的不是如何消滅遼國,而是在遼國滅亡之後,如何接手這片龐大的土地,大宋不能漢唐一樣,打敗了敵人之後,就把草原扔在那裡不顧,結果被其他遊牧部落趁虛而入,為他人作嫁衣裳。這種賠本的事情,我們不會做的。眼下逼著耶律洪基同意二次經濟合作,也是為了加強對草原的瞭解,尋找長治久安之策。”
趙禎含笑,滿意點頭。
“景平深謀遠慮,非常人可比!有你在,朕就放心了。”趙禎話鋒一轉,“朕本守成之君,幸有景平輔佐,才能洗雪恥辱,開疆拓土。萬壽盛典,百國來朝,朕足以含笑九泉,哪怕見了列祖列宗,也能挺直腰桿了!”
豈止是挺直腰桿!簡直是趾高氣揚好不好!
趙大和趙二,一個想過北伐,一個兩次北伐失敗,至於真宗,那就更丟人了,差點被蕭太后打進京城。何止趙家皇帝,五代第一明君柴榮也想過討伐契丹,還沒出師,就先駕崩了。
如今的趙禎,完全可以拍著胸膛,引以自豪了!
終於,在他的手上,恢復了幽州,開通了西域,而且遼國的使者跪在了他的腳下!直到此刻,大宋才敢理直氣壯,說是漢唐的繼承著,要不然,光靠著獅子頭大小的疆域,真拿不出手!
好在西域打通了,大宋就像是一顆種子,發芽長大,就看以後會走到哪一步了!
對於趙大叔來說,他真的沒有遺憾了。
尤其是在萬壽盛典之後,當世界都跪在他的腳下,身為一個君王,他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武功不用說了。
文治在他的手上,也達到了巔峰。
而且戶部每年歲入接近3億貫,其中貨幣收入接近兩億!
無論是強漢還是盛唐,比起大宋,都遜色太多。
或許正是心滿意足,沒有了那股子勁頭兒,趙禎的身體才迅速垮下來,盛典之後,尤其是入冬以來,眼看著趙禎一天天衰老,一天天虛弱,甚至下不了床,趙曙在心裡難怪,卻也沒有絲毫辦法。
只能懇請錢乙,全力救治,延續父皇的生命。
“景平,外面的事情不說了,你去把桌上的報紙拿來。”
王寧安頷首,他走到了龍書案前面,拿起了一份報紙,上面的文章正是那所謂的十首梅花詩,還有一些人的批註!
王寧安面無表情,將報紙送到了趙禎面前,趙禎擺了擺手,王寧安只好放在自己手裡。
“想必你知道了吧?”
“是,臣已經問過了邵庸,並不是他所寫,其中有些蹊蹺。”
“哦?”趙禎有些意外,他搖頭苦笑,“朕最初還當真是易學大師的斷言,朕也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