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8部分

專科學校,高階工人匱乏,一面是綜合性大學人滿為患,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可偏偏有那麼多人想不通,非要往大學裡擠!

王寧安算是深受其害,趁著這個機會,他儘量把傳統士人往外面趕。

然後在分田之後的各路,推行基礎教育。

所謂的基礎教育,就是摒棄一切花哨的東西。

重點是三樣,一個是識字,一個是算學,一個是身體素質,中間夾雜一些德育和法令類的課程。

學制三到五年,學成之後,就可以進入工廠工作。

這一套東西,蘇轍他們在兗州就試驗過。

非常成功。

如今第一批的學生,才學了一年多,已經有好多人在紡織廠拿全額薪水了。

年輕的工人,頭腦靈活,他們提出了上百項的技術革新,有的是改進蒸汽機的,有的是改進生產線的……兗州的棉紗廠,產量相比去年,提升了兩倍還多!

事實證明,理工男還是靠譜兒的,只是他們不太會表達,功勞都被別人搶走了。

王寧安計算過,文理科的比例,最好在8比2,或者9比1,理工類需要佔據絕對的優勢才行。

早期的發明,還都是工匠弄出來的,他決定將培養的重點,從傳統計程車人,轉向有用的工人。

並且要求,每一個縣,都要設定10所以上的學堂,而且將8歲以上未成年人的入學率納入考成法。

要達到8成以上,才算及格,如果能超過9成5,甚至達到百分之100,就可以根據情況高升。

教育改革,必然伴隨著考試方法的改革。

前面說了,因為世家被拔除,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需要填補,地方衙門的官吏,需要大量補充……這一次需要補充的不是透過科舉出來計程車人精英,而是需要真正能去辦事,能夠和老百姓打交道,能完成朝廷的任務的小吏。

而一般透過三五年學堂的通識教育,表現優異,就能勝任,也不需要學什麼孔孟之道,更不需要學詩詞歌賦……有人可能會說,這麼一來,豈不是把天下的最好的文人都送出去了,留下來的只是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人才。

他們能扛得起大宋的江山社稷嗎?

萬一有一天,大宋要和殖民地競爭,這幫普通人,能打贏精英嗎?

哼哼!

王寧安是充滿了信心,論起精英教育,三哥算是不錯的,可是培養出來的人才,本國消化不了,只能去給人家當碼農,當打工仔……相比之下,三哥的鄰居堅持搞普通教育,你可以想出一萬條理由來批評,可問題是有效啊!

世界工廠可不是吹出來的!

珠玉在前,王寧安也想把大宋變成世界工廠,不能不學啊!

……

他給狄青回了一封信,大略解釋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派人送給狄青,伴隨著信使,新任的遼王也出爐了。

正是平陽君王趙允升的四子,趙曙的堂兄,趙宗惠,他被任命為遼王,出鎮渤海國。

另外韓國公趙宗禮被任命為韓王,負責高麗。

燕國公趙宗保被認命為東海王,出使倭國。

再加上去西夏的寧王趙允良,還有之前分封的趙宗景和趙從鬱……一時間,諸王齊出。

要知道,這些位王爺,可不是孤身一人,他們還帶著龐大的家眷,還有王府的成員,趙家的子孫後代,一起向海外遷居。

趙曙就是要透過這種方式,昭示天下人,大宋的殖民時代開始了,而趙家的子孫,不會缺席這一次的殖民擴張!

第899章 狄青也變壞了

往外面大規模發配人員,王寧安一下子輕鬆多了,在朝沒有那麼多老臣添亂,地方上的官吏也都戰戰兢兢,唯恐被趕出去。

王寧安終於有了功夫,開始調整吏治,上一次在趙大叔的支援下,精簡了兩京的衙門,裁掉了一萬多官員。

可地方的官吏還沒有觸碰,這次也需要調整了。

首先,王寧安將一批在地方上乾的不錯的官吏調入京城,打通京官和外官的升遷渠道,接著又把一批經年的老吏,外放做官,又打破了官和吏的界限。

接下來,就是降低科舉的門檻,逐漸放棄單純靠著文章取士,然後增加錄取比例,正好明年是趙曙大婚,可以大開恩科,招攬人才。

整個吏治都要徹底重新整理,王寧安是幹勁十足,他現在雖然不是在白紙上仁義塗抹,但是看到什麼不順眼的,直接往外面發配,當真是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