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5部分

這之前,工業巨獸都會毫不猶豫地吸收各種物資,城鄉差異,農村貧窮,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偏偏在生產力還很低的情況下,農民沒有多少剩餘,根本架不住吸星**。

大宋的農民算是很能幹了,但是一個丁壯,最多隻能養活三個人。

一家五口,兩個男丁,一年下來,能拿出來出售的糧食,只夠一兩個人吃的,這還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如果趕上了天災,就比如這一次,從慶曆以來,整個氣溫是不斷下降的,但是偏偏嘉佑七年冬天,就是個暖冬。

降水又少,天氣乾旱,如果不出意外,肯定還有蝗災。

司馬光早就讓戶部派員研究,農學院和戶部一起送上了報告,按照他們的預估,永興軍路,秦鳳路,河北東西路,還有京畿,幾乎整個北方,糧食產量都會下降。

至少兩成,甚至某些地區,會突破五成。

如果出現了大規模蝗災,絕收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些地區,一共住著四千萬人,不管怎麼保守估計,災害至少會波及一千萬人,會有三四百萬人缺少糧食,需要救濟。

結果送上了,連司馬光都傻眼了。

他憂心忡忡,“師父,就算讓災民喝粥,三四百萬人,也要弄到500萬貫糧食。但實際上需要的數字,遠遠多於這個,就算有一千萬石,也不多!”

王寧安知道他的意思,“你是擔心地方官府會貪墨節流,會有人囤積居奇?”

“不止如此,因為我們最近發展城市發展太狠了。現在整個北方,城市人口已經超過了總人口的三成,個別地方達到了四成還多。城市人口密集,購買力超強。如果糧食不足,城市就會不斷提高價格,從農村瘋狂吸收糧食。到時候呈現在農村百姓面前的就是他們一面餓肚子,一面卻有人把糧食收走,都送給了城市。民怨沸騰,萬一有人挑動,就不可收拾了。”

王寧安深吸口氣,“所以我們不但要救濟災民,還要穩定城市糧價,隨時隨地,打擊投機行為,只有如此,才能保住大局。”

“嗯!”

司馬光的臉色很難看,“師父,還有件事,我要提醒你,債市和股市建立了,去年又有人出了新的玩法。以往的商人們會互相約定,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按照一定的價格,交割某些商品。這本是商人之間的信用承諾,可後來有人發現,交割的時間,商品的價錢和現在會出現落差,有可能高,有可能低,這裡面有有利可圖。”

“所以就出現了期貨!”

王寧安腦袋都大了,這些現代化的玩意啊,可別真的以為有多好,拿到古代,就能順風順水,無往而不利。

事實上,太超前的東西,往往會產生反作用。

用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就是超前的上層建築,反而會對經濟基礎產生不好的影響,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

用腳趾頭想,都能知道。

期貨出來了,天氣乾旱,而且是大面積的乾旱,一定會有人預判糧食不足,進而炒高糧食價格。

糧價飆升,不管朝廷怎麼想辦法,都會有人囤積居奇,又會火上澆油。

能怎麼辦?

捏死期貨嗎?

下令封禁嗎?

或許這是最容易的辦法。

可是這麼好的一個發明,就給提前扼殺了?

下得去手嗎?

在這一刻,王寧安突然想通了,後世太多批評儒家的論調,當然王寧安也看不慣儒家,更看不顧理學。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相對保守的選擇,對待新事物恐懼的態度,追求穩定,追求不變,不能說有道理,至少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掌控一艘龐大的海船,容不得半點失誤,不然後果實在是太嚴重了。

哪怕王寧安身為穿越者,面對這個局面,也有些力不從心。

“君實,你們現在有什麼應對的方法?”

“主要是三個方面,其一是儘可能籌糧,尤其是從南方調運糧食,填補地方的常平倉,以備不時之需。只是這些年來,江南種植棉花和桑樹的越來越多,好些魚米之鄉不斷不產糧食了,還要從外面調撥。因此江南拿不出多少糧食,只能靠著荊湖和巴蜀。另外嶺南和交趾,這些年也壓榨的差不多了,我估計,最多能籌措300萬石,再多就不可能了,考慮到路上的消耗,能排上用場的,不會超過150萬石。”

“第二個方面,就是組織百姓抗災,挖深水井,派人監控,一旦出現蝗災的苗頭,趁著蝗蟲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