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的名頭太大,陳只能屈居媳婦之後了。
“柳月娥是柳老爺子最喜歡的孫女,又是柳羽的姐姐,你和柳羽一起去的,這事瞞不過的。”
章敦的眉頭抽動了兩下,他抱拳拱手,一轉身就走,王寧安默默閉上了眼睛,心裡暗說子瞻啊,可別怪姐夫,我也是沒辦法啊!
如果蘇軾在這,看到王寧安那一副欠揍的表情,保證能氣瘋了。
當然了,蘇軾是沒這個運氣了,他被章敦逮到,揍得三天下不了床,就連陳都跟著倒黴。
不過大蘇也不是蓋的,你章敦能打,可我能寫!
蘇軾趴在床上,就寫了一篇《章子厚東遊記》,這篇寫完之後,竟然洛陽紙貴,大受歡迎,蘇軾繼續努力,不斷擴充,愣是寫出了世上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章回體小說,總計100萬字,寫的是文采飛揚,曲折離奇,一時間成為無數文人的枕邊書。
章敦也光榮取代了西門大官人,成了天下第一的風流人物。
也正是因為這事,鬧得章敦和蘇軾跟一對公雞似的,見面就掐,絕不留情,成了嘉佑學子當中,有名的冤家對頭。
拋開這些破爛事,章敦也的確覺得該對倭國下手了。
哪怕沒有饑荒的壓力,他也準備請示老師。
從西域回來,章敦就被派到了幽州。
這些年來,幽州算是王寧安的大本營,老爹親自坐鎮,整個長城一線,王家的武士足有8萬人之多,非常精良。加上各地的駐軍,還有水師,朝廷可動用的力量超過了三十萬。還有渤海國充當僕從,坐擁這麼強大的力量,不弄出點動靜,實在是太可惜了。
章敦給王寧安的建議,要玩就玩大的。
怎麼弄大?
就是要把所有勢力都牽扯進去。
慫恿倭國攻擊高麗,這是一步妙棋,但是下一步呢,就要讓渤海國介入,去夾擊高麗。
高麗一直是中原的藩屬,只是由於遼國興起,高麗和中原的陸地連結隔開了,雖然高麗還是大宋的藩屬,但是密切程度,遠不如遼國,而且他們每年送給大宋的貢品,只有遼國的十分之一,而且還在不斷遞減。
曾經有大臣提議,要攻擊高麗,給他們一點教訓。
可是趙大叔認為跨海攻擊太困難了,而且一旦交戰之後,死傷的還是普通百姓,沒法懲治真正的罪魁禍首,所以這事情就作罷了。
但是仇口還在!
王寧安手下都是睚眥必報的人,有機會不狠狠報復,簡直對不起老天爺!
章敦認為,高麗是遼國的側翼,如果高麗失去了,遼國就面臨大宋三個方面的圍攻,東邊高麗,中間渤海,西邊大宋。
哪怕遼國有天大的本事,也承受不起,所以無論如何,他們也要保住高麗。
這就叫攻其必救!
契丹出兵之後,就可以把高麗半島變成一個戰場,不斷消耗所有國家的力量,等到所有人都打得精疲力盡,民窮財盡的時候,大宋再出兵,收拾殘局,把該拿下的地方,全都納入版圖。
王寧安看完這份建議,也是大喜過望,這簡直就是一場世界大戰啊!
好小子,有前途!
章敦和呂惠卿都是王寧安最出色的學生,但是這倆人也各有長處,章敦勝在眼光長遠,大局觀極好,而呂惠卿精於算計,擅長內政,也擅長陰謀詭計,讓章敦負責倭國的事情,可以說是人盡其才。
王寧安大筆一揮,立刻以政事堂的名義,下達命令,章敦擢升為侍讀學士,兵部郎中,賜紫金魚袋,擔任回訪倭國的正使,同時柳羽被任命為隨軍武官,兼任副使之職。
這哥倆面面相覷,再次開啟了出使倭國之旅。
立在寬闊的甲板上,迎著海風,柳羽正在做一套奇怪的動作。
“我說,你這是幹什麼呢?”
柳羽擦了擦臉上的汗,低聲道:“子厚,這是我和佛印大師淘換來的寶貝,聽說是從天竺那邊傳來的,能強身健體,固本培元,延年益壽,金槍……”
“你給我閉嘴!”
霎時間,章敦的臉色就變了,黑得跟鍋底似的。
“我們這次是奉了皇命,是代表上國,不是去賣身!”章敦切齒咬牙,“這回倭國人要還敢那麼對待老子,老子就讓大船開炮,轟平了倭國,你信不信?”
“信,信!”
柳羽頭一次見到章敦這麼兇,顯然,上次的陰影實在是太強大了。
“子厚兄,咱們畢竟是出使,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