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滄州修新城,建港口,市舶司,最精華的地段,就有不少是歸宮裡的。
這就叫利益捆綁,硬生生把不沾因果的陳老太監拉下了水。
為了保住新城,保住每年幾百萬貫的利益,陳琳不得不一再弄權,把王寧安的奏疏放到了王拱辰的前面。
說實話,老太監也捏著一把汗。
趙禎先看過王寧安的奏疏,接著又看了王拱辰的,難得,皇帝陛下什麼都沒說。
“陳伴伴,你去禮部打聽一下,遼國是不是要派遣新的使者過來。”
“老奴這就去。”
陳琳走了一趟,一個多時辰,就趕了回來,“啟奏聖人,遼國方面派了兩位新使者,一個是北樞密使蕭大,一個是大將軍耶律仁先!”
聽完這兩個人,趙禎的眼睛勐地一縮,渾身上下,湧起一股強烈的怒火,嚇了陳琳一跳,心說這陛下是跟誰發火啊?
“哼,堂堂樞密副使,見識竟然不如一個小孩子,可笑,可笑之極!”
陳琳恍然大悟,敢情是衝著王拱辰去的,王寧安啊,小猴子是真有本事,又把王相公給坑了!
王寧安在奏疏裡面,沒有說王拱辰一個字,他只是告訴趙禎,劉六符完全可以不在乎,真正關鍵是契丹使者,他才是代表遼國的決策層。
假如來的人是遼主的,就代表遼國的大權還在遼主手上,朝廷應該小心應付,必要時稍微退一點也是可以的。
假如來的是耶律重元的代表,那就是說,遼主已經大權旁落,隨時會發生叛變,大宋不要拘泥議和,應該增加軍備,整軍備戰,伺機攻擊燕雲之地。
不過在王寧安看來,眼下遼國兩方勢均力敵,很有可能打破慣例,派遣兩位遼國正使,這就表明遼國內鬥已經明朗化,且誰也奈何不了誰。
大宋就應該利用二者的矛盾,分化瓦解,至少甩掉歲幣之恥,節約財力,積蓄力量,一旦遼國有變,大宋務必要抓住機會,一戰成功……
這一份表文分析詳盡,邏輯縝密,不但是關注了眼下,更是將未來的宋遼走勢說的頭頭是道,趙禎看完之後,都豁然開朗,嘖嘖讚歎。
相比之下,王拱辰堂堂樞相,糾結在人事鬥爭,顯得格局太差,讓人太過失望。當然趙禎沒有立刻發作,他還想看看王寧安的預料到底能不能實現。
當他得知遼國派遣兩個使者之後,立刻露出了笑容。隨機又暴怒,“王拱辰太死板了,胸無韜略,全然不知為大宋爭取利益,不能讓他主持和談了。”
陳琳暗暗心驚,有了趙禎的評語,只怕王拱辰連樞密副使也做不了了,只能灰熘熘出知地方吧!小小的王寧安居然扳倒了一位相公,真是不可思議!
拿下了王拱辰,那誰能去主持談判呢?
朝中的幾位相公,誰能有本事壓得住遼國呢……趙禎赤著腳,足足踱步一個時辰,篩選了所有朝中高官,突然有一個人湧上了心頭……
他是一個老臣,也是個武夫,名叫王德用,父親是跟隨趙二的大將王超,世人對王超的評價不高,說他臨陣寡謀,拙於戰鬥。只不過是趕上了好時候,攀附上趙二,才越居顯貴,典型的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人都說虎父無犬子,那攤上一個“犬父”又會如何呢?
王德用十七歲就出徵西夏,和李元昊的祖父就幹過仗,老將軍沉著應戰,頗有韜略,乃父王超都自愧不如。
後來王德用官無數,功勞不小,趙禎親政之後,發現了這位將軍,立刻提拔他出任樞密副使,王德用百般推脫不過,只能進京為官。
他進入樞密院之後,沒有多久,立刻遭到了各方彈劾,說起來可笑,彈劾王德用的理由竟然是相貌奇偉,不是人臣該有的模樣!
搞笑吧!
也真該佩服大宋計程車人,想要整你,什麼話都說得出來!
連長什麼模樣,都有錯了!
王德用被趕出了京城,文官們還不罷休,不斷攻訐老將軍,幾次彈劾他,又以一年一個官職的速度,不斷折騰老人……熟悉吧,日後對付狄青也是一般不二的手段,只是老將軍比狄青堅強,輾轉各地,每到一處,都政績斐然,萬民稱頌。而且老將軍還身強體壯,活得十分滋潤。
弄得文官們牙根癢癢兒,卻沒有辦法奈何他!
王拱辰的笨拙無能讓趙禎越發失望,必須找個不一樣的人,老將軍王德用就進入了他的眼簾。
“加封王德用為檢校太師,翼國公,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接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