鎧甲上面。”韓宗武道:“可是沒有鎧甲,還算什麼鐵騎啊?這,這豈不是無解嗎?”
潘肅也說道:“莫非只能期盼遼兵想不到這種戰術?”
王寧安搖頭道:“指望著敵人犯錯,豈不是太可憐了!大傢伙開動腦筋,一定能想到辦法,把這個漏洞補起來。”
換成是外人看到這一幕,一定會詫異。
身為師長,成名的戰術被人破解,王寧安一點沒有憤怒,反而沒事人似的,一起商討辦法,這位的心是真大!
但是這幫學生,還有柳羽他們卻倍感親切,這就是王寧安的與眾不同,比起那些面子比天大的腐儒,王寧安讓人尊敬多了。
“我想到了!”
蘇軾突然一拍大腿,興奮叫道:“辦法很簡單,穿著鎧甲追不上,不穿鎧甲不就行了!”
“那怎麼行,你是拿兵卒的命在開玩笑!”柳羽斷然否定。
王寧安卻福至心靈,笑道:“彆著急,咱們去校場演練一番。”
來到了校場,王寧安把梁大剛叫來,讓他抽調100名騎兵,現場演示之後,大傢伙又目瞪口呆了,乖乖,還真讓大蘇給蒙對了!
不穿鎧甲之後,王家軍的速度和持久力都提升了一大截……那些玩曼古歹的騎兵,最多射出兩輪弓箭,就會被追上,騎射難度很大,故此兩輪最多斃殺一半騎兵,而實際上很可能不到三成。
也就是說100人,還能剩下50人,而這50人和對方拼,就算是同歸於盡,也就是說,王家軍用100人,拼掉了對方50人。
二比一的傷亡,很慘重吧?
可是在梁大剛看來,簡直能笑得冒鼻涕泡了!
能玩曼古歹的騎兵,絕對是精銳當中的精銳,十年八年訓練不出一個,而不穿鎧甲的騎兵,只要有馬,一年就能成功。
二比一?
十比一都是賺了!
誰能想到,那麼難解的一個問題,這麼輕鬆就解決了。以往大家想到的都是要變得更高大上,什麼裝備都弄身上,武裝到牙齒,就能所向無敵。誰能想到,居然靠著減少裝備,用最低劣的武裝,去拼對手的精銳……大蘇的智慧真是讓人刮目相看!
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臉漲得通紅,對天發誓,咱大蘇不是想出風頭的。
“姐夫,那啥,我不是……”
王寧安哈哈一笑,“以為靠著一點小聰明,就把我比下去了?就能讓我自慚形穢?再教你們兩句話:實踐出真知!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第371章 厚待武人的開始
不只是大蘇提出來的問題,重甲騎兵本身也有著致命的缺點,比如這次作戰,光是累死的戰馬就有上千匹,因為馬匹頂不住,摔到地上的騎士,身上披著厚重的鎧甲,爬不起來,結果被踐踏而死的,也有幾十人之多……佔了所有損失的一成。
假如耶律洪基能更勇敢頑強一些,被衝散的遼國鐵騎沒有到處逃跑,而是集中起來,依仗人數優勢,和王家軍死纏爛打,到最後,沒準被消耗掉的就是王家軍了。
當然,戰鬥沒有假設,王家軍已經贏了,鐵騎威名赫赫,天下皆知。
自從王寧安上奏朝廷,擴充人馬得到准許之後,各地的健兒,尤其是河北,陝西,京畿等地,更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在擴軍之前,還有一項工作要解決。
那就是彌補漏洞,確立方向,既然看出了問題,就需要解決。
王寧安召集大傢伙,商量了三天,終於拿出了一套方案,騎兵要在速度和防護力上面追求一個平衡,而且要多個型別騎兵配合使用,彌補缺陷。
首先,全裝鐵甲重騎是需要的,尤其是戰鬥的關鍵時刻,重騎兵能一錘定音,不可或缺,但是眼下的北地馬不足以承擔重騎兵的重量,必須等到馬瓦里馬到來,才能發揮重騎兵的威力。
除了馬匹之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減輕騎士的重量,少穿鎧甲,甚至不穿鎧甲。
大蘇是傾向完全不穿鎧甲,用人拼死對方,這樣效果最好,速度最快……但是其他人卻很反對,雖然明知道會贏,但是完全不防護,直接搏命,是不是太殘酷了?能訓練出足夠計程車兵嗎?再有大宋的戰馬也不充裕,能拼得起嗎?
王寧安結合大家的意見,他決定採取折中辦法,在重騎兵之下,安排一支強大精幹的胸甲起兵!沒錯,就像歐洲那樣,騎士只保留頭盔和胸甲,將負重降低,如果換裝了強壯的馬瓦里馬,即便穿著胸甲,也足以追上契丹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