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認為並不存在一個完美的三代之治,現在走的路子,很有可能從根本上就是錯的……朝廷取士,重文采,重品行,唯獨不重實際能力。
正是缺少專業的,又有良知的官吏,很多真正利國利民的法令落實不下去,相反,卻有一些人打著蒼生百姓的旗號,幹得都是自私自利的營生,實在是讓人不齒!
歐陽修從頭罵到尾,他對唐介說,自己專心著書,負責教書育人,就是希望徹底扭轉士林風氣,正本清源,如果再不做,大宋朝就要亡國了!他們已經失去了一次機會,斷然不能再失去第二次!
唐介眼前迷茫了,他想到了當初的慶曆新政,沒錯,當年他也是一個熱血青年,為了變法,搖旗吶喊,衝鋒陷陣,恨不能把一腔熱血都撒出去!
可是這麼多年下來,他也在變化,很多看不慣的事情,也儘量不說,也學著維護士人集團的利益……只是走到了今天,唐介越發感到可恥!
明明一項很好的法令,居然被貶得一文不值!
老百姓都說好,下面的官吏也幹得起勁兒!
可就是他們,就是這些高高在上的相公們,所謂德才兼備,士林眾望所歸的大人物,居然一心要廢除青苗法。
羞愧不啊?
唐介站起身,眼前一黑,險些昏倒,他伸手抓住了扶手,穩了穩心神。
“諸公有什麼想法,只管去做吧,老夫久病,恕不能奉陪!”
說完,唐介晃晃悠悠,離開了政事堂,只給其他人一個大大的背影。
賈昌朝、文彥博、韓琦等人互相看了看,全都是滿肚子不高興。本來還指望唐介這門大炮,去和王寧安對轟,他們搖旗吶喊就是了。
誰知道,還沒開火呢,先和他們鬧翻了。萬一回頭唐介上書,把他們都給彈劾了,那可就樂子大了!
文彥博遲疑道:“子明兄,你看還要不要去見官家?”
賈昌朝咧了咧嘴,這些日子不斷有人和他訴苦,都在說青苗法的事情,他的壓力很大,但是和王寧安拼命,他也沒這個膽氣。
“要不,再等等吧……”
他這話剛說完,大太監蘇桂就來了,衝著諸位相公一拱手。
“聖人有旨,請諸公進宮議事。”
第532章 霸氣的皇帝
那天王寧安陪著趙禎去視察禁軍大營。
還真別說,這幾年趙大叔似乎找到了點馬上皇帝的感覺,騎術練得不錯,他滿懷興致,還跟王寧安回憶起收復幽州的時候,儘管皇帝陛下只敲過鼓,但依舊滔滔不斷,津津樂道。
西京的禁軍目前共用七萬多人,其中馬軍一萬五千人,全部由駙馬爺狄詠統帥。
從青唐回來,趙禎就安排了狄詠和公主的婚事,一個是尊貴的長公主,一個是大宋的人樣子,他們喜結連理,實在是般配得很。
從三四月開始,京城就像比賽似的,到處都是結婚的,有時候一天能趕上三四場,東南西北,到處都是爆竹聲,喜慶的鑼鼓,震天響!
最倒黴的人就是王寧安,一百多個新科進士,其中一大半都被捉了女婿。
王寧安也不能區別對待,只能滿世界充當媒人。
京城的大雁都翻了十倍不止,每走一家,王寧安的苦瓜臉就勝了幾分,花錢真是肉疼啊!
這才是定親,要是等到成親,還不把他忙死!
原來當師父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
當然王寧安也清楚,還有多少人羨慕不來呢,有這麼多好門生,等他們成長起來,還有誰能撼動王寧安的地位!
他也只能忙併快樂著。
……
陪著趙禎到了軍營,最初皇帝很高興。
去歲在洛陽設立了牧監,從河北送來了三千匹馬瓦里馬。
和本地馬結合之後,一年多的光景,洛陽馬場已經有超過一萬匹馬,再有幾年的功夫,就能供應西北諸軍了。
狄詠親自指揮操練,士兵表現很不錯。
馬術,箭術,兵器,拳腳,每一樣都讓皇帝很高興。
趙禎欣喜之下,就讓他們演示一下騎牆戰術,要知道這可是王家軍的絕技,也算是大宋騎兵克敵制勝的法寶。
提到了牆式戰術,狄詠的臉色很不好看。
他遲疑了一下,才告訴趙禎,原來朝廷撥了一批鎧甲下來,只是多半不堪用,有少數足夠結實,但卻是沉重的鎖子甲,不適合牆式騎兵使用。
趙禎當即讓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