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凋敝,司馬光認為單純借貸青苗錢,許多百姓根本無力償還,會造成嚴重的呆賬壞賬,一味追討,又會加劇百姓破產。
這是個進退兩難的局,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時候,就出現過。
各地的官吏為了業績,也為了回收貸款,就強逼著城中的富庶百姓借貸青苗錢,弄出了天大的笑話,也成為青苗法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
司馬光和蘇軾、蘇轍等人,商量之後,一改當初的設想。
他們認為借錢不能單純幫百姓渡過難關而已,因為許多百姓,每年都是難關,日子十分艱難。
他們主張,要針對一個村子,一個寨子去借款。
而且也不能只把錢交給百姓了事。
比如有些村寨,缺少水源,田地減產,甚至絕收。
如果能提供一筆青苗錢,就能重修水渠,挖掘水井。
有了水源之後,田地收成上來,百姓自然有了還款的能力。
這個建議送到了王寧安手裡,當然得到了王寧安的嘉許,青苗錢迅速分成了三個檔次。
最基本的是針對普通百姓,信譽良好,有一定財產抵押,還可以找到兩戶擔保,就可以年息二分,獲得青苗錢。
然後是針對村鎮,可以提供道路,水渠,水井的專項貸款,利息從兩成五到五成不止。
第三等則是針對縣、府、軍、州,各級衙門需要出面,可以借貸的額度也大幅度提升,主要是支援基礎建設,也包含打通商路,甚至王寧安還鼓勵西北的百姓養殖牛羊,發展毛紡。
要知道雖然拿回了幽州,但是和遼國鬧翻了,耶律洪基已經限制雙方的貿易,河北的毛紡行業處於嚴重缺乏原料之中。
如果能開發出西北的原料基地,對於河北的毛紡,實在是一場甘霖!
自從王寧安提出設想之後,應者如雲,無數滿身絲綢,肥頭大耳的商人,跑到秦鳳路,去設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