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又鼓舞了小太子的鬥志,這個師父算是找對人了!
……
接下來的幾天裡,王寧安帶著小太子,去嚐了街邊的小吃,看了洛陽的廟會,在河邊摸魚,上山掏鳥蛋,野外吃燒烤……總而言之,每天小殿下都樂呵呵的,王寧安彷彿也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孩子打成一片。
王家老二已經會走了,這小子有些怕生。好幾天才被王寧安攻克,也穿著開襠褲,跟著大哥還有小太子一起瘋跑。
他的腳步還不穩,不時摔跤,這小子很少哭泣,很是頑強,頗有些皮糙肉厚。
楊曦看著生氣也沒法,她就給二兒子起了個小彘的名字。
好傢伙,兩個兒子,一個叫狗牙兒,一個叫小彘,弄得跟動物園似的,這當媽的真夠狠心!
偏偏當爹的還不在乎,王寧安覺得挺好,他準備等再過兩年,要進學了,再給孩子起大名。
可有人看不下去了,趙大叔很喜歡虎頭虎腦的狗牙兒,小太子也需要夥伴,身邊沒個兄弟,也太孤單了。
趙禎就決定讓狗牙兒給他當伴讀,還準備給狗牙兒一個官職,這時候他才發現,小傢伙還沒有大號呢!
“這個當爹的,真是粗心!”
趙禎想了半天,吩咐道:“傳朕的旨意,賜王卿長子宗翰,次子宗軒,同為皇子伴讀。”
得到了旨意,王寧安這個無語啊,趙大叔,你也太越俎代庖了吧!
我的兒子,用得著你起名嗎!
我這不是沒工夫呢,等我閒著了,一定找一個五行齊備,福壽雙全的好名字,你橫叉一杆子,到底是用還不是用,真是過分!
……
王寧安滿肚子怨氣,可是被人聽說之後,眼珠子都紅了。
“宗”那可是和皇子一輩,趙宗景,趙宗實,趙宗漢,趙宗僕……現在又多了兩個,王宗翰,王宗軒!
陛下啊陛下,你到底是多偏愛王家啊?
無形之間,王寧安又成了無數人眼紅的物件。
不少御史發揮他們的特長,彈劾王寧安。
說他以機巧引誘太子,沉溺玩樂,不思正道,不配作為太子師父,理當撤換,選派賢德飽學之士,溫良忠厚之人,教導太子……
面對這些指責,趙禎只是一笑了之。
換人,做夢去吧!
小太子在王家日子不多,卻壯實了不少,小臉蛋也有肉了,膽子更大,見到父皇,明顯親近了許多。
說實話,雖然趙禎對兒子寄予了厚望,但是身為父親,看到孩子每一點成長,都是歡喜的。
換成了別人,誰能教好太子?
彈劾的奏疏像以往一樣,留中不發。
不過這裡面也有一些人,他們不光彈劾王寧安,還抓住趙禎跟小太子鬥蛐蛐,抓蟈蟈,大肆攻擊,說是皇帝怠廢政務,沉溺享樂,身邊盡是逢君之惡的小人,長此下去,是會禍亂朝廷,懇請陛下,立刻改正錯誤,摒除小人……
趙大叔看完,一肚子氣,朕陪著兒子玩了一個下午,就成了昏君,亡國之君!
至於這麼厲害嗎?
他算是看透了,這幫文人純粹是沒事找事,彈劾君父,以邀直名,根本是居心叵測。
你們不是彈劾朕嗎,不是想讓朕罰你們,好讓你們出名嗎?
那好,朕就成全你們!
趙禎立刻降旨,把上書彈劾的幾個人全都貶到幽州和嶺南,相信會有人處置他們的。
除了這幫人之外,之前的劉幾、席汝言、張問等人,因為和崔家有牽連,雖然他們沒有參與起兵作亂,但是已經犯了大忌,全都貶為庶民,永不敘用。
如此一來,西京缺了不少官員。
另外嘉佑二年之後,政事堂就要遷到洛陽,首相依舊是賈昌朝,次相是文彥博,狄青受傷之後,無法擔任樞密使,就由龐籍接任,至於曾公亮,則是留守開封。
整個遷都工程,非常龐大。
朝廷的官吏要重新清理一遍,一定有很大缺口,趙禎琢磨著,明年的科舉,要擴大錄取的人數,還要選拔一批真正有本事的人,充實到官場當中。
無論是北伐契丹,還是掃平西夏,都不能缺少能幹的官員。
趙禎已經把目光盯在了六藝學生的這一批人身上。
他們年輕,有才華,有本事,主持救災,井井有條,幹得非常不錯。
等明天考試,補上了學歷的短板,有了三五年的歷練,管理一個州府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