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王寧安的提醒,要邁開腿,要真正接觸老百姓。
無奈何,光光只好微服私訪,真正和那些普通百姓坐在一起,詢問他們的想法,邁出第一步真的很難。
試想光光同學,公子哥出身,結交的都是達官顯貴,翩翩君子,要和一幫穿著分不出顏色的破襖,滿口黃牙,一年也不洗澡的泥腿子交流,真是為難了他!
可是不做又不行!
光光都不知道怎麼開的口,那個糾結啊,不用說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真正接觸百姓之後,光光就明白了他們的想法。
大宋之前的鹽是朝廷專營專賣,後來陸續採用包稅制,交給商人負責運輸銷售……可是在很多百姓的眼中,賣鹽的就是官府!這幫鹽商也樂得扯大旗作虎皮,嚇唬老百姓。
以秦州為例,鹽價普遍在30文一斤,摺合糧食,差不多是五斤左右。
一個人一年吃10斤鹽,一家五口人,就是50斤,摺合糧食,就是250斤。
西北土地貧瘠,一年到頭,一畝田也收不到100斤糧。
換句話說,光是吃鹽一項,就要消耗掉兩畝半田的收成!
而西北的普通百姓,很少有人超過50畝田,大多數百姓就十幾畝,二十幾畝而已,吃鹽一項,就消耗了全年收入的百分之十!
如果再扣除苛捐雜稅,扣除口糧,老百姓一年到頭,風調雨順,能有錢吃鹽,過年的時候,能吃一頓帶油星的餃子,就已經是阿彌陀佛了。
民生艱難,可見一斑!
百姓這麼難,有便宜的青鹽,為什麼不換呢?
原來早就有人警告他們,說這個以糧換鹽,根本是騙局,誰換了鹽,誰就要去洛陽修皇宮,要去麟州打西夏人。
有個瞎眼睛的老者苦笑著告訴光光,“朝廷多會算計啊,幾時讓老百姓佔過便宜?誰又膽大包天,敢佔朝廷的便宜,還想不想活了?”
光光是淚流滿臉,在上面看和下面看,真的不一樣!
在京城,在官場,都說天子仁慈,相公能幹,大宋盛世,萬民樂業……雖然光光也不信這些吹牛皮的,但是好歹能有兩三分是真的吧?
可是在地方上一看,根本是扯淡!
如果這也算是盛世,只怕除了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全都是盛世了!
看得出來,老百姓對朝廷的不信任,那是根深蒂固。
光光想了許久,決定在一個農戶的家中住下,跟著他們一起下田幹活,一起吃糙米粥,趁著休息的時候,把自己的身份和來意都告訴了百姓,還講述了換鹽的規則。
就這樣,終於有了第一批的百姓,選擇相信光光。
他們扛著面袋子,到了秦州,二斤糧換一斤上好的青鹽!
光光還吩咐士兵,多給百姓一些!
領到了青鹽,無數的百姓這才相信,激動地跪在地上,高呼青天大老爺,狀若瘋癲!光光竟有些害臊,何德何能,不過是做了一點小事而已,從這裡也看得出來,百姓對朝廷的要求是多麼低,簡直低到髮指。
光光告訴所有百姓,讓他們幫著傳揚,讓十里八鄉,所有百姓都來換鹽,從今往後,朝廷一定讓大家吃到便宜的鹽!
……
秦州沸騰了,無數的百姓湧向了城中,光光乾脆在城外也設立幾個換鹽點,讓百姓少跑一點冤枉路。
百姓走得少,他就要走得多,挨個村鎮,甚至挨家挨戶,反覆掰開了,揉碎了,和百姓們講,告訴他們,要相信朝廷。
終於,成千上萬的百姓動員了起來,和這些人相比,劉幾他們弄出來的動靜簡直不值一提,連個浪花都算不上!
10萬石青鹽,在秦州一地,就消耗一空。
看起來西夏的30萬石青鹽,也不算什麼,的確應該開放更多,十倍,百倍都不為過!
到了此時,光光還真是佩服師父,佩服得五體投地。
“啟奏陛下,臣帶去10萬石青鹽,換回來23萬石糧食,西夏的鹽價雖然便宜,可是糧價比大宋貴了一倍不止,也就是說,這23萬石糧食,足夠抵償購買青鹽的費用,朝廷不但沒有賠錢,還略微小賺!”
“哦?”趙禎好奇道:“不是20萬石嗎?怎麼會有23萬石?”
“回稟陛下,百姓們感念朝廷恩德,都說一家一戶幾十斤糧食,每一家都不相同,有好有壞,湊在一起,成色不一,賣不上好價錢。因此許多百姓都多交了糧食,而且在運送的時候,好多百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