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安輕笑道:“二伯不是還要考科舉,光宗耀祖嗎?分家的罪名背在身上,那可是一生的汙點,萬一被御史抓住,一輩子的功名可就完蛋了,馬虎不得!”
王寧安當然不認為二伯有希望蟾宮折桂,他這是為自己打算,畢竟上輩子寫過歷史文,對待古代的一些規矩心裡還是有數的。
王良不會用那麼險惡的用心去揣測二哥,卻也知道小心為妙。
“二哥,確實我和大哥都不方便提出分家。”
王良這個氣啊,他狠狠瞪了王寧安一眼,王寧安也不害怕,大模大樣和他對視。
“四弟,你不願意,那就只有讓奶奶畫押了。”
“什麼?”王老太太被氣得拍案而起,你們要分家,不攔著就夠意思了,居然還要主動下令,做夢去吧!
再說了,剛才王寧安不是說了,就算長輩下令分家,也要徒兩年!
“老二,你想害死奶奶不成?”王老太太唉聲嘆氣,悲痛不已,“這是怎麼了,老身做了什麼孽啊!”
王良和崔氏互相看了眼,崔氏忍不住抽泣起來,“奶奶,我們自然是不想分家,可是大哥和四弟逼著,我們也沒有辦法……”
把鍋摔倒了王良和王良的頭上,王良黑著臉,心說想分家還不成了?他一抬頭,看到了王寧安,對了,這小子剛剛滔滔不斷,沒準他有主意。
“寧安,你說要怎麼辦?”
王寧安受夠了二伯一家,能分趕快分了,省得被他們牽連。
“大伯,按照朝廷規矩,祖父母,父母令子女別籍要受到懲罰,可是令後輩異財就沒有罪責了。可以分財不分家,各房獨自承擔花銷開支,當然賺了錢也歸自己享用。畢竟三伯沒有在家,冒然分家,他的那一份家產也不好處理。”王寧安尋思著說道。
聽完他的話,王良一拍大腿道:“就這麼辦了,趕快分家產吧!我都迫不及待了!”
第11章 神奇的臭鞋
王老太太一百個不願意,可是架不住王良一力堅持,二伯兩口子也不想拖下去了,王老太太萬般無奈,也只好下令分產。
歷來分家,房屋田產都是大頭兒。
首先就是三進的老屋一座,田三百八十畝看起來不少,其實真正折價,就沒有多少了。
北宋的田價很混亂,各種記載不一,比如為宋真宗修築永定陵徵地18頃,摺合每畝的價格在400文到500文之間,同期,福州出售有人耕種的熟田,平均一畝是1700文。
粗略估算,黃山坡地一畝不到半貫,而熟田價值荒地的4倍左右。當然了,這是按照銅錢計算,北宋還發行過鐵錢,還有交子,有折價的問題,加之邊境戰爭時有爆發,物價波動,很難估算清楚北宋的田價到底是多少。
不過滄州靠近邊境,土地貧瘠,戰禍不斷,田價要比福州等內陸地區便宜很多。
一畝田也就一貫出頭,市值如此,可是一旦急著出售,買方肯定狠狠壓價。要想湊夠一百貫,至少要出售二百畝田。
也就是說,為了替二伯還債,王家的田產一下子就要少了一半以上,誰能受得了!大伯王良急著分家,也就情有可原了。
只是該怎麼分,學問可就大了,通常情況下,要按照男丁數量分家。這個建議提出來,大伯王良可不幹了,他老哥一個,老二家有兩個兒子,老四家也是兩個兒子,按男丁人頭分,他能落下什麼?
“大哥,孩子們都沒有成丁,我看還是咱們四房平均分吧,至於老三的那一份,就留給奶奶和娘,你看成不”
王良當然贊同,王良有些吃味,可是一想到真的按照男丁分,老四和自己一樣,也不怎麼高興,而且他也不願意拖延了。
“平分就平分!”
三方各自得了95畝田,王老太太遲疑半晌道:“老三好幾年沒訊息了,也不知道膝前盡孝,他的田給老大和老四各5畝,湊個整數,100畝。”
又多了5畝田,王良美得鼻涕泡都出來了,老爹王良倒是沒說什麼,這5畝田先幫著三哥種著,等他回來了,原物奉還,總不能佔三哥的便宜。
他們倆多了5畝,王良心裡不舒服了,頻頻偷看老太太。
“唉,老二,雖然欠了錢是你的不是,可畢竟是一家人,從老三的田裡撥出35畝,算你的了。”
“多謝奶奶!”
王良吃了一口肥的,手舞足蹈,這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王良吸口氣,咬著牙,哭喪著臉道:“奶奶,孫兒還孤身一個人哩,這麼大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