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0部分

這時朝陽才從地平線躍起,淡淡的晨光照在她臉上,臉上看不見一絲脂粉,洗盡鉛華,但卻是膚色白嫩……

李治心亂如麻,未見的時候想竟,等到真的面對面時,李治突然有一種調頭逃走的衝動,猛地吸了口氣,李治死死的抓住手中的韁繩!

“嘖嘖嘖!這就是文成公主嗎,竟是如此美麗。”

“那是,不美麗能選她遠嫁吐蕃嘛!”

“這誰說的清呢,文成公主又不是先皇的親生女兒,好像是江夏王的閨女吧,可惜可得…………”

“閉嘴不許亂說,邦交大事豈是爾等可以討論的!”

那隨著李治跟過來的校尉低聲呵斥,說完還看了看發呆的李治,待發現李治兩耳不聞直直盯住文成公主時,才稍稍放心。

李治屏住呼吸輕輕策馬向前緩行,腦中卻是想了極多,思維也跳回了六年前。

六年前的夏天,李治從江南歸來,驚聞李雁兒將要遠嫁吐蕃,雖百般懇求李世民,可是此事已經木已釘釘,任誰也改變不了。

那日,李治站在長安城上遠眺無數馬車拉成一條長龍,倚耩西去,後來實在忍不住,帶著歸海一刀一干王府護衛一陣疾馳,竟追上了文成公主的車馬默默尾隨數十里,直到天黑車隊不能前行。

※※※※※※※※可愛的分界線※※※※※※※※

六年前的一個仲夏夜……”……

一彎新月高高掛在墨藍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輝普照著大地,除了車隊,周圍看不到一個行人。

長安西行的郊外一片蕭瑟,周圍的晚風也毫無暑氣,竟使人在仲夏夜的晚上平添了幾分寒涼。

李治信馬由韁的在西行的車隊前轉悠,小小的身影帶著彷徨的不捨像是留戀巢穴的小獸直到嫁娶護送隊伍中隨行的一名騎士奉命來邀請李治!

邀請李治的人是李淵的堂侄,李治雖是晚輩,但出生之時,就遙授幷州都督,加晉王封爵,因此倒也不用如普通人家晚輩見長輩那般拘謹,但李治還是表現的很謙恭,因為對方是雁兒姐的父親。

李道宗早就發現了九皇子李治的一路跟隨但卻一直沒有在意,只當他送行一段後,就返回長安,及至天黑,卻還見李治繞著大軍轉悠才無可奈何的邀請這位小皇子一敘。

片刻之間,李治一行人就在李道宗親衛的引領下見到了李道宗。

李道宗是今年不過五旬的中年大漢,一頭黑髮不染一絲銀白矍錐健旺,幾句寒暄,小李治哪怕心有悽悽竟也覺得是倍覺親切。

李道宗作為大唐皇親國戚,猶如漢朝的衛青和霍去病,征戰四方,功勳顯赫,深受敬仰但不知是不是如同宋朝的潘美(戲曲中的潘仁美)一樣得罪了小說家,在戲曲中偏偏成了一個機關算盡的陰謀家處處陷害薛仁貴,最後走上了〖中〗國奸臣殊途同歸的大道自食其果。

古來酸儒們最喜歡用手中一支如櫞巨肆意歪曲歷史但唯一沒有歪曲的是,李世民和李道宗的的友誼和親情。

話說大唐初年的輝煌戰果,究其原因是和關隴軍功集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正是由於關隴貴族集團的自信,才將唐軍變成了一支威服四海的常勝軍隊,多難興邦,五胡亂華後漢家子弟的勇悍,苦難鑄就了大唐帝國的鋼鐵長城,而李道宗作為一員貴族,打仗時,最是兇悍,衝鋒在前,奮不顧身,是一個真正的貴族。

李治是佩服李道宗的,不是因為軍功,而是個人操守,李治四歲的時候,東突厥被滅,李世民大擺酒宴,其時尉遲恭那老黑子也在邀請之列。

也不知是不是那天月經來了,尉遲恭心情很不好,看見有人席位在自己之上,就怨天尤人,大為不滿。

當時還是任城王的李道宗想做個和事佬,卻不想尉遲恭那廝竟一拳打在他的鼻粱上,差集把李道宗打成獨眼龍,但是即使這樣,李道宗也並未與尉遲恭計較。

當時李世民是真的怒了,很殺氣的警告尉遲敬德,“我以前一直認為劉邦對功臣做得太絕,自己當上皇帝后,希望君臣能夠和睦相處。但是看到你如此無法無天,才知道當年劉邦殺韓信,實在是迫不得已。這次我可以原諒你,你以後一定要自我約束,不要日後追悔不及”。

依李世民待臣下寬厚,可謂古今罕見,能說出這番話看得出他當時卻是已經萌生殺意了。

老黑子也不是傻子,相反是個很聰明的人,後來為了挽回領導對自己的印象,也為了避免自己蠻性發作,尉遲恭特地找了一個人跟在自己身邊,那個人不是隨身保鏢,更不是情人小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