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從後面趕上來三個五大三粗的漢子,越過劉徹一行人先進了客棧。
嘴裡高聲喝著,“餓死了餓死了!小二!上好酒好肉,有熱的茶水端一些上來!”
掌櫃的兼小二從櫃檯後面抬起滿是皺紋的三角眼,打量了下來人。屋裡非常昏暗,門口堵著的大塊頭又擋住了從外面投射進來的光線,只聽他不緊不慢地回答道。
“沒有酒,也沒有肉。米還有一些,客人要吃的話可以到後廚去煮。”
“怎麼客棧裡還需要自己做飯?公子,不如我去看看附近有沒有別家客棧吧?”竇北風趕上前兩步,先將裡裡外外都看了一遍。
張騫已經一屁股在很多灰塵的條凳上坐了下來。道:“在關外能找到這樣一家客棧已經不容易了,且將就下吧。”
劉徹本是心中煩悶,並未理會這些瑣碎事情。擺了擺手,示意就在此歇一下。侍衛忙將看上去比較結實點的凳子搬過來。另外七八人將馬拴於院中,裡裡外外檢查了,才過來與竇北風耳語一陣,竇北風點了點頭。
第三十六章 西出雁門(3)
前日,劉徹與太皇太后爭吵後,老太后仍是堅持和親政策。因此氣惱之下,下了早朝便輕裝簡從到了張騫府上,又與他奔赴雁門關,欲實地考察一番,為自己所制定戰略取得更有利的佐證。
另一方面,他也深知自己久居皇宮,耳目雖多但畢竟有侷限性。百官在自己面前也不一定全說真話。因此急欲親至邊關看一看那裡的風土民情,瞭解一下邊關守軍以及匈奴的情況,才能更有把握地打這一仗。
且說漢朝自高祖呂后以來,在政治上實質是皇帝與太后兩宮同治。尤其是像調動軍隊這樣的大事,必須先得到太皇太后首肯,召叢集臣合議,眾議透過後才可執行。這本是一條保守可行的治國方略,但後來漸漸就轉變為了太后對國政產生過多的干預,及對皇權的制肘。
中央集權的虎符制度由漢文帝二年建立,分別將左半符頒給地方郡守、諸侯王,右半符掌握在皇帝手中。發兵時必須將左右符合同為一符,方能號令地方郡守,調動地方軍隊;諸侯王若是使用虎符調動本部兵馬也需要皇帝的同意,因此若非重要軍情,地方諸侯一般是使用代表他們個人軍權的“節”進行調兵。
虎符一出,即可調動全國兵馬,但還需有皇帝與太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