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所以還要加上李淵的遺臣,蕭瑀、歐陽詢……
第二卷 長安行 第四百七十章 召見
更新時間:2011…9…4 19:47:44 本章字數:4448
扶弱抑強,才是平衡之道,所以近些年來,朝中大臣起起落落,盡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中,這種帝王心術,朝中大臣多少有幾分明瞭,卻不會宣諸於口,每當李世民為了些微xiao事找他們麻煩之時,罷官的罷官,貶職的貶職,全盤接受,根本沒有任何辯解之語。
越是位極人臣,越要xiao心謹慎,如履薄冰,恣意驕縱之人,是絕對不會得到重用的,比如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許敬宗,由於為人輕狂傲慢,即使是秦府舊邸,從龍的功臣,卻遲遲得不到李世民的提拔。
反而像岑文字這樣的降臣,由於辦事謹慎,重於cao守,能力突出,卻不自傲,每遇升官,不喜反憂,並非感到才能不足,而是覺得應該多做實事,責任重大,更加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這種恪守為臣之道的官員,自然得到李世民的賞識,平步青雲。
王珪當然清楚這個道理,在內侍的引領下,輕步走進宮殿,畢恭畢敬的行禮,在李世民的示意下,正襟危坐,朗聲道:“陛下,臣與禮部、太常諸官,商議凱旋之儀,彙整合篇,請陛下過目。”
遞上厚厚的奏摺,自然有內侍接過,呈到御案之上。
這個時候,李世民已經收斂心情,眉目帶笑,根本看不出他剛才在為什麼事情而煩心,輕輕點頭,拿起奏摺翻看。
李淳風與呂才,不愧是博採眾家之長的全才,擔任太常博士,可謂是實至名歸,根本沒有任何水分。迎接大軍凱旋歸來的儀注,安排得滴水不漏,王珪重複觀看幾遍,想要在jī蛋裡找骨頭,硬是挑不出什麼mao病來,李世民也是如此。
這樣的下屬,在後世肯定是沒有前途的,方案做得這麼完美無缺,分明就是不給領導表現的機會,使得領導體現不出優越感,甚至懷疑自己的智商,怎會予以提拔。
不過,李世民顯然十分滿意,讚許說道:“就是這樣辦吧,越隆重越好,將士在外征戰,血染沙場,而今凱旋而歸,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受到冷落。”
“臣明白。”王珪心領神會,即使李世民不吩咐,他也知道,不能虧待有功之臣,不然日後誰來守衛邊疆,奮勇殺敵,歡迎將士歸來的儀式,一定要熱鬧歡騰,聲勢浩大,這樣不僅能體現出朝廷的重視,更能讓前去觀禮的百姓,特別是異族番邦的使節,明白大唐的強盛,心悅誠服,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此甚好,那就煩勞王尚書了。”李世民微笑頜,頗有點你辦事,朕放心的意味。
心中也有幾分欣然,王珪繼續請示道:“陛下,慶功宴的規格……”
當年,唐騎大破突厥,俘虜頡利可汗歸來,簡直就是舉國歡慶,朝廷百官,勳爵權貴,全部出席慶功宴會,太上皇李淵,以及李世民,當眾起舞慶賀,熱鬧的情形,現在回想起來,王珪也有些心神激dang。
當然,與擊破突厥相比,平定吐谷渾的功績,自然稍有不如,但也是宏揚國威,揚眉吐氣的事情,絕對不能馬虎,慶功的宴會,至少也是“國宴”級別。
李世民沉yín了下,微笑說道:“有功將士,以及七品以上官員,皆可參加,具體安排,你與兵部協商,儘快敲定。”
王珪點頭,開始考慮宴會的策劃,見到李世民沒有其他訓示了,也識趣的告退而去。
李世民沒有阻止,待王珪離開,又繼續觀看奏摺,畢竟祭告太廟,以及獻俘受降的程式,可是要他這個大唐天子親自主持,有數萬將士、勳爵權貴、官員百姓、番邦使節旁觀,要是不xiao心,出了點兒差錯,就是載入史書的千古笑柄,怎麼能夠輕視。
不過,也不用太過緊張,畢竟在皇帝身邊,最不缺乏的,就是通曉禮節的官員,有他們在旁邊悉心提醒,絕對不會生疏忽的。
所以,李世民只要瞭解大致情況就行,目光掠過,就要合上奏摺,忽然在未尾見到太常博士字樣,李世民心中一動,招來近侍問道:“奉令出行荊州的太常博士韓瑞,是否已經返回長安了?”
內侍常年守在宮裡,對於宮外的事情,卻是瞭解不多,況且韓瑞官職微卑,關注的力度,肯定遠遠不及朝中幾個大臣,所以李世民的問題,內侍自然回答不出來,連忙誠惶誠恐的跪下告罪,這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內侍回答出來,事後李世民考慮,也要懷疑,內侍這樣清楚外臣的情況,是不是有什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