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洋人的玩意兒,得多多的人去學,從頭到尾地學!”
“我想,學洋人的東西,固然可以在咱們自個辦的學校裡,跟洋老師學,但總是隔了一層——學洋人的東西,最好還是到洋人的地頭上去學!”
*(未完待續。。)
第七十八章 開千百年未有之局面
利賓說了聲“是”,想了一想,又說道:“就像軒軍水師那樣?”
關卓凡微微搖了搖頭,說道:“丁汝昌他們,說到底是半路出家,臨陣磨槍。咱們以前沒有正經海軍,草創之初,不能不急就章——可不能總這麼幹!現在洋人那裡,各種花樣愈來愈多,用洋人自個的話來說,就是‘科技大爆炸’。各行各業,技術發展,更新換代,真正是一日千里!”
“咱們如果不把底子打好,連一道‘方程式’都不會解,這些花樣翻新,哪裡弄得明白?硬吞下去,不過吃個囫圇吞棗,人家十分好處,咱們不過品得三四分,弄不好還會鬧肚子!這樣過不了過久,就會被人家再次甩得遠遠兒的,更別說要‘爬’人家的頭了!”
利賓微微地激動起來,說道:“貝勒爺,你說的極是!”
又想了一想,說道:“那麼,派出去的學生,年紀就要略略小一點了。”
關卓凡說道:“如果學生已經有了些根底,直接進人家的‘大學’,是最好的——三五年之後,就可以回國大展拳腳了。可惜,這樣的學生,咱們大約找不出多少個。咱們的學生,得分成兩種,一種是去讀‘大學’的;一種先去讀人家的‘中學’,甚至‘小學’,從頭學起——如此一來,學生的年紀自然就不能太大。”
利賓微微皺眉,抬起手,虛點了點自己的額頭,說道:“咱們中國人。這裡邊還有許許多多的滯礙。讀‘大學’的還好說;讀‘中學’、‘小學’的……這個。把還未成人的孩子送出國去。獨自留在大洋那邊,只怕……”
關卓凡說道:“你說的不錯。不過,萬事總有一個開頭,江南、廣東一帶,得風氣之先,總有願意這麼做的人。而且,也談不上‘獨自留在大洋那邊’,這班學生。算是公派,也要有人跟隨照料的。”
利賓說道:“‘萬事總有一個開頭’,貝勒爺,你說的好!這件事,我回到上海,就著手草擬章程!嗯,你心目中,該往哪些國家派出學生呢?又該在那些科目上面下功夫呢?”
關卓凡沉吟說道:“第一批學生,人數不會太多,就都派到美國去好了。這樣,照應起來。也方便些。至於學什麼,讀‘大學’的,應以機械、冶金、化工、土木為主,嗯,農業、商業、法律,也是緊要的;‘中學’和‘小學’,是打底子的時候,暫時還談不上什麼科不科目——不過,將來他們升讀‘大學’,自然也要以上述科目為主。”
利賓點點頭,說道:“我明白了,總以‘實用’二字為要就是了。”
關卓凡欣賞地看了利賓一眼,說道:“以‘實用’二字為要——正是這個話!如今中國最缺的,可不是之乎者也、經史子集!”
頓了一頓,說道:“這些學生,既然留在人家那裡‘進學’,就叫‘留學生’好了。”
利賓點了點頭,說道:“這個名字好,也有出處。”
“留學生”不算一個新詞。日本向中國派遣唐使的時候,同時派出“留學生”和“還學生”。和遣唐使一同歸國的,叫“還學生”;繼續留在中國學習的,叫“留學生”。
關卓凡說道:“利先生,你草擬章程的時候,有一點是要留意的:讀‘大學’的那一班,已經成人,好辦;真正麻煩的,是年幼的那一班。這些小‘留學生’,心智未全,在美國十年八年地呆下來,可不要到了學成的時候,一個不小心,通通都變成了美國人。”
利賓悚然而驚,說道:“是啊,確實可慮!那麼……”
關卓凡說道:“我的意思,第一,咱們自個的文字功夫,是不能夠放下的。不然,這班孩子‘大學’結業的時候,滿嘴滴溜溜的英文,中國的字卻不會寫了,中國的書竟讀不通了,怎麼得了?”
“第二,咱們跟去的人,要切切實實地管教照應住了。這個‘管教照應’,管教得要嚴,照應得要細,但宜疏不宜堵,不能真把學生裝到籠子裡。不然,見識不到真正的世面,萬里漂洋,所為何來?”
“第三,事先要和美國方面約法三章。比如,不能夠拉咱們的學生去入教。”
利賓默然半響,說道:“貝勒爺,我實話實說,你要做的這個事情,實在是……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