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6部分

由北軍的情報人員和南方親聯邦的游擊隊共同勘測確定的。

又比如,在“起底”雅克琳和解救米婭父母的過程中,佐治亞州當地一支由北軍特務參與組建的南方**游擊隊,也發揮了重大作用。

“軍事委員會調查聯絡處”的兩位主要負責人之一、馬丁。馬丁內茲——沒弄錯:這位老兄的名、姓,都有個“馬丁”——就是出身這支游擊隊。薩凡納戰役後,他正式加入北軍情報部門,投在了關卓凡的麾下。

馬丁內茲是那種最典型的南方貧苦白人,仇恨自己的奴隸主政府,過於北方主張廢奴的同胞:老子本就一貧如洗,還被逼自帶乾糧、武器,替你們這幫奴隸主老爺打仗,保衛你們壓榨黑鬼的權力——請問打贏了,老子有一毛錢的好處嗎?

老子有半個奴隸嗎?自己都喂不飽呢!還有,如果仗打贏了,奴隸制得以儲存,在勞動力市場上,老子怎麼和那些低廉甚至免費的奴隸競爭?!

這些道理,有的是自個兒想出來的,有的是北軍的特務散播的,馬丁內茲略一深想:媽的,果斷**!

這個半途輟學的年輕人,在他那個階層中,算是個少有的能夠識文斷字的“讀書人”。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語言天才——和中國人在一起混了半年,就能夠用漢語和自己的中國同事交流了。如今,一張嘴,便是一口地道的京片子——當然,聽起來,還略覺怪異,但四聲準確、不打結巴、十分流利。

內戰結束,美**人大多要復原,馬丁內茲除了領過幾個月的軍餉,兜裡沒有任何存款,家裡沒有任何土地。關總司令招兵買馬,他想也不想,就跟著軒軍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小馬是一門心思從此長做瓷器人,再也不回自己那個貧窮的、已經燒成了一片廢墟的佐治亞州家鄉了。

*(未完待續。。)

第一零七章 殺父之仇

奇怪的是,軒軍回國之後,關卓凡反倒一度放鬆了情治工作的力度——剛開始的時候,連他自己都沒有明確的意識到這一點。

不能簡單地說關卓凡不重視情報工作——哪能轉變得這麼突然呢?

比如,軒軍入魯剿捻的時候,關卓凡大打“軍民魚水情”的牌,嚴明軍紀,厲禁淫掠,還送了一萬五千套棉衣給當地的老百姓,就是為了爭取民心,套取情報。這一招很靈光,老百姓不但不再通捻,還積極為官軍通風報信,極大地改變了以前剿捻,“官軍耳目閉塞,捻子訊息靈通”的被動局面。

在軒軍已經中了賴汶光調虎離山之計的情況下,當地圩寨飛馬給官軍傳遞訊息,華爾得以及時變更部署,堵住了任柱的馬隊渡小清河北竄之路,為殲滅這支東捻最具戰力的部隊,打下了不移之基。

剿捻的情報工作,關卓凡走的是一條“到群眾中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tg之路。其實,在美國的時候,關卓凡抓情報工作,隱隱然玩的也是這一套。這實在是關卓凡在tg治下出生、長大,打小就對此印象深刻,亦頗有所悟的緣故。

這當然是正辦。但是,這條路子也有其侷限性。主要是老百姓只能接觸到自己周邊的、社會底層的事務,而情報工作的物件,可不僅僅在市井闤闠之中。關卓凡的對頭,更多在高牆朱門之後。

最關鍵的是,關卓凡並沒有在和平時期建立獨立高效特務情報機構的明確意識——因為剛開始的時候。他沒有感覺到有這種需要。

因此。大規模的征伐告一段落。戰爭對情報工作的迫切需求暫時消失,軒軍的情治系統的的建設,便很自然地放緩甚至停滯了下來。

缺乏“制度土壤”也算原因之一。

清朝沒有前明的錦衣衛、東廠、西廠之類的特務機構,政府既沒有刺探陰私隱秘的意識和興趣,也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從好的方面說,這是政治清明的表現;不過,另一方面,因為缺乏相關傳統。處理相關資訊的能力,會受到一定影響;對於資訊變化的敏感度,也會比較的弱。

軒軍畢竟是從這個“制度土壤”中長出來的。傳統的軍事行動,只有“哨探”的做法,沒有完整、系統的情報蒐集、儲備、整理、分析、判斷的概念,關卓凡再怎麼開穿越金手指,也不能不受到主客觀條件的相當的制約。

《孫子兵法》中,倒有所謂“五間”之說——“鄉間”、“內間”、“反間”、“生間”、“死間”。

“鄉間”,是用敵方鄉人做間諜;“內間”,用敵方員吏做間諜;“反間”。使敵方間諜為我所用;“生間”,就是刺探敵情後順利生還;“死間”。用潛入敵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