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沒法子,還是讓我穿和服吧。
*(未完待續。。)
第二十八章 喪師失地
二次長州征伐,長州藩軍隊脫胎換骨,將幕府軍隊斬瓜切菜,除了各路主將的出色指揮外,大村益次郎實施的軍制改革是最重要的原因。
說到指揮,高杉晉作和大村益次郎同為軍事天才,但兩人的風格完全不同。
高杉晉作是“出奇謀、用妙計”型的,是將傳統的兵法,在近現代戰爭中做最大限度的發揮,本質是一種“抖機靈”。這種打法,成功了是多少有一點偶然性的,也非常依賴於指揮官個人的“狀態”:如果腦子一時僵住了,沒有“機靈”可抖了;又或者敵人防備嚴密,無懈可擊——該怎麼辦呢?
而大村益次郎指揮作戰,卻是真正深諳近現代軍事之道:戰前,做細緻、深入的情報收集和資料分析工作,完備後勤保障,精確計算我、敵力量對比、分佈,尋找敵人的薄弱點,制定有主有次、節奏分明的作戰計劃,原則上不行險,並在每個環節上留下一點“冗餘度”,但一旦行動,就要保證百分百執行到位。
通俗點說,在指揮作戰上,高杉晉作是一個“詩人”,大村益次郎是一個“工程師”。
好吧,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工程師”,是怎樣完成他的“工程”的。
這一路幕府的主力是濱田藩。濱田藩是幕府的“親藩”,領地和戰國時期的石見國大部重疊,石見國又稱石州,因此這一路叫做“石州口”。
藩內有著名的石見銀山,這是日本最重要的產銀地。幕府將之劃為“天領”——即幕府直轄地。和大阪一樣。派“代官”管理。不過,幕末這個時候,因為世代過度開採,石見銀山的產銀量已經大大降低,重要性比不得早年了。因此,石見銀山的“代官”的級別,比大坂“城代”就差得遠了,比長崎奉行也差著一截。
濱田藩藩主松平武聰調兵遣將。並未耽誤事先約定的進攻日期,可是先動手的,還是長州藩。
松平武聰有兩個沒想到。
一沒想到,大村益次郎為加快進軍速度,走得是海路——當然,是長州北部的日本海。兩千長州軍在藩廳荻城下海,在靠近邊境的須佐上岸。
補充兩句,長州藩的“藩治”是山口城,但“藩廳”——即行政中心,是荻城。長州傳統的“藩治”一直是山口城。但毛利輝元被德川家康減封之後,就把“藩廳”搬到了海邊的小城荻城。算是韜晦之意。近年來,長州藩腰桿漸硬,開始偷偷地往回搬。和幕府破臉後,“藩廳”就完全搬回了山口城,公然重新以山口城為“藩治”了。
下船的時候,大村益次郎穿著件皺巴巴的灰色“浴衣”——和式常服,在一眾黑壓壓緊衣窄袖計程車兵中,非常扎眼。
嗯,腰間還懸了一把短刀。不過,大村益次郎承認,這把刀,別說用了,他拔都沒有拔出來過——拔出來,也不知道怎麼用。
又不是做手術。
許多人都注意到,大村先生面色慘白,胸口的衣襟上還有點點穢跡。呃,這是暈船鬧的。
松平武聰第二個沒想到的是,長州軍神不知鬼不覺地透過了津和野藩。
津和野藩在長州藩和濱田藩之間,也就是說,津和野藩本來應該是石州口的前線。
但津和野藩是小藩,只有四萬三千石高,根本不敢得罪長州藩,更不願自己的領地變成戰場,整成個玉石俱焚。因此早就和長州軍互通款曲,達成了默契:你們過去吧,我就當啥都沒看見。
松平武聰本來也沒指望津和野藩幫什麼大忙,可你總不能把長逆放過來了,卻連招呼都不和我打一個吧?
待得濱田藩驚覺,長州軍已經進入濱田藩境了。
當時濱田藩內,除了本藩的兵馬外,還有過來助陣的紀州藩、備後藩的人馬,加起來共有八千餘人,“軍監”是幕府派過來的三枝刑部。
幕府諸部人馬都駐紮在益田町,夜幕降臨之後,正當松平武聰和三枝刑部手忙腳亂的時候,一個農民打扮的人來到了益田町。
這個人是大村益次郎,他扮成農民的模樣,孤身一人進入益田町,沒有引起幕府方面任何人的注意。大村益次郎身材矮小,相貌醜陋,平時說話舉止也是平和溫順,毫無威勢,扮起農民來,那是相當之像。
大村益次郎詳細調查了幕府各部兵力配屬的情況後,安然返回本陣。
次日凌晨卯正一刻,長州軍兵分三路,突入益田町。
幕府方面雖已“嚴加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