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卓凡雖然已經做足了“戰術上重視敵人”的心理準備,但他還是沒有想到,北九州——馬關海峽己方一側,即將風雲突變。
他已經開始“換位思考”,但想來想去,想的還是長州藩該如何進行防守;而高杉晉作要做的,卻是——進攻。
高杉晉作打算渡過馬關海峽,攻下小倉城,燒燬幕府和中**隊在那裡建立的後勤基地。
小倉城失守,後勤基地被毀,中美聯軍就算打下了馬關,也無法再向長州內陸前進一步。
這是一個石破天驚的計劃。誰能想到,長州藩會在重兵壓境、四面被敵的情形下,主動出擊,將戰火燒到敵人的土地上?
這裡有一個寶貴的時間差:幕府海軍主力被周防大島一戰嚇破了膽,短時間不敢西向馬關,而中美聯軍還得過幾天才能達到馬關,在這幾天裡,馬關海峽的控制權就在長州一家手裡了。
事實上,幕府在小倉港也駐有艦隊,參與了周防大島戰役前半段的“麾日號”、“權兵衛號”,就泊在小倉港,另外,小倉藩自己也有軍艦。敵艦的總噸位,依然超過長州艦隊的總噸位。但既然連幕府艦隊的主力都不在話下,高杉晉作又豈會將這幾艘船放在眼裡?
說一說馬關海峽。
這條海峽分隔本州和九州,聯通瀨戶內海和日本海,真正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海峽非常狹窄,最窄處只有六百米,隔海相望,望遠鏡中,對面的情形一清二楚。本州南端和九州北端相互交錯,使海峽形成了一個大大的“u”形。這種大回旋的地理,加上超級狹窄的水道,使海流異常湍急。在風帆戰艦時代,這種流速,足以對戰爭的勝負手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壇之浦合戰”,戰場就是馬關海峽。當時平氏艦隊在西,源氏艦隊在東,戰鬥清晨開打,上午洋流向東,平氏佔據優勢;但下午洋流向西,源氏艦隊乃得反敗為勝。
當然,現在已經是蒸汽戰艦時代了。
海峽洋流流速雖快,但其寬度,還不如某些較大的河流,在霧氣和夜色的掩護下,千把人的部隊,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海峽,登陸對岸。
高杉晉作正是要充分利用濃霧和夜色。
清晨的時候,氣溫開始升高,而馬關海峽非常狹窄,水汽抬升,海面上會形成大霧,高衫晉作策劃的第一波攻擊就在此時進行。
海峽最狹窄的地方,對岸是門司町,小倉藩在這兒設定了炮臺;不遠處的田野浦,還有另外一個炮臺,這是必須首先拔出的兩根釘子,高杉晉作的第一波攻擊的目標,就是門司炮臺和田野浦炮臺。
登陸的陸軍由山縣有朋率領,高杉晉作帶領艦隊,負責為登陸部隊提供炮火掩護,並迎擊從小倉港方向過來助戰的幕府軍艦。
登陸部隊攻佔並摧毀兩個炮臺後就迅速返回,這是因為輕裝的部隊能夠攜帶的彈藥和口糧有限,而經過戰鬥的艦隻也需要維護甚至修理。
在此之後,補充了彈藥、給養、煤炭等物資,即發動第二波攻擊,目標就是小倉城的門戶大里。
攻下大里,就有了進攻小倉城的據點了。一邊運送後繼的彈藥補給到大里,一邊對小倉城發動攻擊。
中**隊的後勤基地,就在小倉城的一座土坡上。
就在關卓凡召開軍事會議的第二天,清晨,離太陽昇起大約還有小半個時辰,馬關海峽一片漆黑。
並不是一個陰天,但卻看不見星星——果然起霧了。
長州藩的兩艘軍艦“丙寅號”和“癸亥號”,把蒸汽發動機的功率調到最低,靜悄悄地駛出了馬關港。後面跟著的,是幾十只小型的日本船,上面是山縣有朋的登陸部隊。
高杉晉作站在“丙寅號”的甲板上,穿著和服,腰插長短雙刀,右手握著一把摺扇,在左手掌心上輕輕地敲打著。
*(未完待續。。)
第十章 一挑三
高杉晉作的偶像是周瑜,他這副做派,照足了“羽扇綸巾”那套來,作為蒸汽戰艦的指揮官,這個形象實在有點“違和”,即便他的下屬,也為之側目。
不久,遙遠的黑暗中微微一亮,然後,整個海面迅速地明亮起來,太陽出來了。
但濃霧並未散去,從“丙寅號”看旁邊的“癸亥號”,只有極隱約的輪廓,唯一清晰的,是“癸亥號”上的舷燈。站在艦艉的人,則完全看不見後面緊隨著的日本船。
已經到了門司附近的海面了,但還看不見對岸的陸地。高杉晉作命令,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