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這樣的條件,楠本稻無法拒絕,“粉身以報”四字,真心實意,並非虛言。
*
楠本稻走後,關卓凡的心情很好,覺得長崎的天空確實很藍啊。
但是,他的好心情沒能保持太久。
晚飯剛過,徐四霖求見。
他帶來了一個壞訊息:幕府在周防大島方向打了一個大敗仗。
關卓凡的眉頭馬上皺起來了:“開打了?我怎麼不知道?”
原先和幕府共同制定了一個數路同時發起進攻的計劃,而中美聯合艦隊是按時到達長崎的,沒有晚到一天,也沒有早到一天,這在當時的交通和通訊條件下,是非常難得的。現在離原定共同發起進攻的日子,還有一段時間,所以,雙方本不應該存在配合上的問題。
徐四霖苦笑道:“貝子爺,日本那邊也沒有人知道。”
真的是沒有人知道。在大阪的德川家茂不知道,在京都的德川慶喜不知道,最離譜的是,在小倉藩的小慄忠順也不知道——發起這次軍事行動的是幕府的海軍局,而小慄忠順這個軍艦奉行,是海軍局的頂頭上司。
失敗的訊息也不是日本人送過來的,而是徐四霖和軒軍自己在日本建立的情報網路傳過來的,現在這個時候,兩個長崎奉行還對此一無所知呢。
幕府情治能力的強大,和資訊傳遞的低效率,完全並行不悖。
原來,幕府的海軍局的幾個頭頭一合計,說如果按原計劃開打,全天下的目光自然全部落在中國人和美國人身上,周防大島這邊就算打贏了也顯不出來,咱們得提前動手,這才叫“二徵長逆第一功”啊——他們不知道關貝子已經把這個銜頭給了新選組。
反正,打贏這一仗是十拿九穩的。陸上,幕府對長州藩還有點發憷;海上,還不是手到擒來?
這兩年,幕府頗從西洋買了幾艘軍艦,加上原有的艦隻,自覺這支艦隊,即便放到歐洲去,也算“二流”水準了;而長州的海軍極其孱弱,數量少,噸位小,和幕府艦隊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
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挺順手的。
幕府的“麾日號”,首先在長州東海岸的上關港海面現身。一面遊弋。一面向陸上炮擊。然後。返身航行於周防大島附近海面,繼續向沿岸發炮。待安下莊、外人村、油宇村等漁村陸續燃起大火後,才施施然揚長而去。
第二天,幕府的“權兵衛號”和“興輔號”兩艘軍艦,護送運載陸軍的船隊,再次出現在大島海面,炮擊了一輪之後,陸軍從容登陸。
這個陸軍。是和長州藩隔瀨戶內海相望的松山藩的藩兵,一百五十名而已,算是先鋒,運載他們的“船隊”,是小型的日本平底船。
至此,長州藩對幕府的海軍似乎毫無辦法,對已經登陸的松山藩藩兵也未發起有效的反擊。
於是,幕府海軍主力出動,“富士山號”、“翔鶴號”、“八雲號”三艘軍艦,護送運載陸軍的船隊。從不遠處的嚴島出發,傍晚時分。到達大島海面,一面發動炮擊,一面將幕府自己的步兵和炮兵送上了岸。
這支運兵的船隊,就比較像樣子了,有一艘西式帆船“繪堂”號和四艘較大型的日本船,而運載的陸軍,號稱以西法操練,算是幕府的“新軍”,是此次登陸作戰的主力。
這一次,守衛周防大島的長州藩藩兵,終於頂著炮火,在岸邊迎擊登陸的幕府軍隊,可是兵力、火力明顯不敵,迅速敗退下去,並在深夜放棄了大島,渡海撤向長州本土的遠崎。
周防大島到手,幕府海軍局上下歡騰,看,早說過要提前動手嘛,明天一早,就給將軍大人和慶喜大人報捷!
然而信使還在路上,長州的反擊就開始了。
周防大島的攻防,長州方面由高杉晉作親自指揮。
這一路,幕府提前進攻,正中高杉晉作下懷。長州海軍實力有限,很難兩線作戰,先打垮周防大島方向的幕府海軍,再回師馬關方向,對付中美聯合艦隊,這真是幕府送給俺的禮物,不收都不好意思。
長州曉得自己的海軍和幕府的海軍,實力相差甚遠,為避免無益的損耗和犧牲,乃做之前的一退再退。這其實不過是在“藏拙”,既減少己方的損失,又驕慢幕府的軍心。
大島雖然失守,但只要打敗幕府的海軍,已經上島的幕府陸軍孤軍難持,不在話下。
怎樣才能打敗幕府的海軍呢?
看看周防大島周邊雙方海軍力量對比:
幕府有四艘西式軍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