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裡邊兒,關卓凡其人的形象,特別是出於宮女、太監之嘴,簡直就已經不是一個人,而是個三頭六臂的神仙:打長毛。打捻子,打回子。打西洋人,打東洋人,遍天下打過去,就沒有他打不平的地方。似乎,整個大清都是靠了他才打平了的!
他這麼能打仗,是不是那種豹眼環睛、虯髯如戟、一張嘴就震得你耳朵嗡嗡響的形容呢?
不是。
宮裡邊兒,見過關卓凡的人可不算少,大夥兒都說,關貝勒個子高高的,生的很俊,模樣斯文得很,說話也特別和氣,看上去,就是個翰林相公的模樣,不知道的話,可想不到竟是位萬馬千軍、斬頭瀝血的大將軍!
還有,拿翠兒的話來說:“關貝勒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學問大得很!聽說,他的學問,就連倭中堂、文大人他們都是頂佩服的!”
是啊,學問不大,怎麼能做皇帝的師傅?
“還有,關貝勒會說洋話!那個美利堅的將軍,覲見咱們的皇太后,就是關貝勒帶的班,做的通譯!嘰裡咕嚕的,哎喲,溜極了!”
翠兒嘖嘖稱讚:“沒聽說關貝勒進過學啊,他哪兒來的那麼大的學問呢?真是天……哎,真正是‘能者無所不能’!”
榮安公主聽的心神盪漾:這,不就是地道的“儒將”嗎?
每一個年輕的女孩子,都會對自己未來的夫婿,有無窮的想象,貴如公主亦不例外。可是,對於公主來說,這個想象空間,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清朝的額駙,地位高的、本事大的,是很少見的,“尚主”的,大多是中層的宗爵子弟。到了清末,這個層面的旗下子弟,是群什麼樣的貨色,大夥兒都是曉得的:一幫地道的紈絝,走雞遛狗侃大山,吃喝嫖賭抽大煙,從頭到腳,一身惡習,正經本事卻丁點兒沒有,嫁了過去,能有什麼好日子過?
清朝公主的婚姻生活,大多不如意。這一方面,是因為嚴格的、不近人情的皇家規範的約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們的夫婿,實在少有爭氣者。
清朝的公主、格格,大多壽促,這和她們不幸福的婚姻,有很大的關係。
像關卓凡這樣子的夫婿,稀罕的程度,已經不能叫“萬里挑一”,也不能叫“打著燈籠找不到”,根本就是全天下獨一份!自己若嫁了過去,何止是“終身有靠”?真正是這一輩子每天早上都會笑著醒過來!
小姑娘的心兒,從這個訊息出來的第一天起,就高高地提了起來。
這個關卓凡唯一的毛病,就是姨太太多了一點兒。
不過,拿麗貴太妃的話來說:“他一個年青精壯的男人,又立了那麼大的功勞,收幾個女人,放在房裡,還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這個話,不是直接對著女兒說的,卻是當著女兒的面說的,榮安公主曉得:額娘這話,其實就是說給她聽的。
聽到“年青精壯”四個字,小姑娘的臉兒,當時就莫名地紅了。不過,她聽得出額娘這話的重點:你不要嫉妒。
麗貴太妃其實是多慮了。這種事情上面,女兒其實隨她,年紀雖小,但心裡邊放的下,眼睛裡看的開,是那種典型的“不嫉妒”的型別。
“他”奉聖母皇太后從天津迴鑾北京後,指婚這個事兒,兩宮皇太后議計過了一輪,就算定了下來。
麗貴太妃的容顏,就是從那時候起,重新變得光彩照人。
但是,榮安公主剛剛放下的心兒,卻又提了起來:怎麼,一同嫁過去的,還有六叔家的敦妞兒?
她倒不是嫉妒,也理解這是不得已求其次的一個安排:“西邊的”想把敦妞兒嫁給關卓凡,“東邊的”想把麗妞兒嫁給關卓凡,這個事兒,兩位皇額娘如果不能相互妥協,可就“一拍兩散”了。
說的難聽一點——這是翠兒的話——叫做:“打翻狗食盆,大家吃不得。”
她是擔心,兩位正福晉,朝抬頭,晚見面,這個關係,可怎麼處?
不過,這個擔心,很快便打消了。
額娘說,你皇額娘說了,成親之後,分府別居,就是說,你和敦妞兒,一人一座公主府。他自個兒,自然還有他自個兒的郡王府。還有,他上邊兒沒有老人,你們兩個媳婦,不需要奉養公婆,不是逢年過節的大日子,彼此見面的機會是有限的。
男子娶兩位正妻,也不是多稀罕的事情,“尚主”的情形固然特殊,但禮部自會擬出相應的儀制規例,不需要你們太操心。
雖然,公主和額駙不住在一起,但榮安公主和麗貴太妃彼此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