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結倭寇,伺機捲土重來。朱元璋禁海的重要考量之一。就是把方、張餘部,擋在國門之外。以便專心北事蒙元。
還有,關卓凡認為,以明初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在經濟上,中國根本沒有將南洋納入疆域的足夠動力,硬要這麼幹的話,投入一定遠遠大於產出,南洋很快便會成為帝國的不可承受之重——這真的不僅僅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所以,指責明朝念不及南洋,不以海為疆,不以島為土,為煙消雲散的鄭和寶船捶胸頓足,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古人的一種不公平。
不過,這些就沒有必要說給御姐聽了——若關卓凡真傻乎乎地這麼做了,必會模糊焦點,影響他的“開疆拓土”的立論和說服力。
我說給您聽的,都是事實——不過,是選擇過的事實。
政治,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何況,就算對朱元璋有什麼不公平,也是有限的——無論如何,海禁是一種最消極的防禦政策,飲鴆止渴,只好是短期行為。可是,明朝的海禁,雖然反反覆覆,時馳時緊,但總的來說,還是“祖制”和“國策”。正是起於朱元璋,中國才真正開始“內視”,數百年以降,愈來愈看不清、看不見世界浩浩湯湯的潮流。
這,是不爭的事實。
“洪武之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