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6部分

關卓凡對御姐表情的變化,心裡頗為滿意,他表面上不動聲色,繼續用平靜的聲音說道:“事情還沒有完結。由於人們言語不通,誤會不斷,爭執不停,有的人吵不明白,就開始大打出手,頭破血流的,終於就出了人命。”

“架愈打愈大,死的人愈來愈多,彼此的樑子,愈結愈深,終於沒有辦法再住在一個地方了,人們只好流離各地,各自築城、建國。這個時候,眼中看去,周圍無非仇讎,於是彼此攻伐,世代相仇,無止無休。”

說到這兒,關卓凡向慈禧微微俯首,說道:“回太后,臣的故事,講完了。”

“藍廳”之內,一時間,極其安靜。

本來,關卓凡講完“西洋上古故事”,就該奏他的“想頭”了,但關貝勒決定先等一等——等聖母皇太后有所反應再說,這樣,會比較有味道。

過了好一會兒,慈禧開口說道:“我不曉得自己猜的對不對?你的意思,是不是說——回、漢之間,言語不通,致生齟齬,甚至……相仇、相殺?”

御姐果然聰明啊。

關卓凡點了點頭,說道:“太后聖明!回、漢的恩怨,由來已久,原因複雜的很,當然不僅僅是言語不通這一樁——不過,這肯定是極其緊要的一樁!試想,言語不通,無法交通,又如何能夠視對方為同類?彼此都想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時日長了,何能不生事端?日積月累,又何能不生大禍?”

慈禧不由自主,微微頷首。

她想了一想,峨眉微蹙,說道:“回人是講什麼言語的?我竟是不曉得!不是……漢話麼?”

關卓凡說道:“回太后,這個……也是,也不是。”

也是,也不是?

“回人的先祖,自阿拉伯、波斯等地,輾轉來到中國,回人的‘母語’,其實是阿拉伯話和波斯話。其中,因為回教的經典,幾乎都是以阿拉伯文寫就的,回人禮神的時候,阿訇講道——阿訇就是回廟的主持,也大多用阿拉伯話,所以,回人的‘母語’,以阿拉伯話為主。”

“母語”是個新鮮詞兒,但並不難理解,不需關卓凡特別解釋,御姐自能默喻其意。

外部的世界,御姐的印象,是很模糊的,不過,“阿拉伯”、“波斯”,雖然不甚明其所以,倒都是聽說過的,也無需關卓凡做特別的解釋。

“回人先祖,隋唐的時候,便開始移居中國。迄至元末。歷時已久。繁衍已眾,但所操言語,還是以阿拉伯話為主——當然也有會說漢話的,可是,人數並不算多。”

“這個情形,到了前明,始有大的改觀。朝廷明令,回人必須學講漢話;同時。回漢雜處,回人若始終不說漢話,自個兒也實在是不方便。於是,講漢話的回人,慢慢兒地多了起來。”

“我朝定鼎,在這個事情上邊兒,大致是承繼了前明的政策。譬如,雍正年間,安徽巡撫魯國華上奏,指回人‘異言異服’。請朝廷予以取締。”

“魯某所請,自然是偏激了。回人的服飾。有的素淨,有的豔麗,其實是很養眼的;至於回人的言語——怎麼說呢,嗯,就像廣東人,一邊兒說官話,一邊兒說廣府話、潮汕話,不能說只許廣東人說官話,不許說廣府話、潮汕話——那……也未免太霸道了。”

“不過,官話也好,廣府話、潮汕話也好,都是漢話,文字同一,發音殊異。說官話的不會說廣府話,說廣府話的不會說官話,縱使溝通困難,亦不會視對方為異類——這不僅因為彼此都是漢人,更因為文字同一,到底是可以交通的。”

說到這兒,關卓凡略覺口乾,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喝了口茶。

關卓凡滔滔不絕,慈禧已是聽得怔住了。關卓凡按了暫停鍵,她覷了這個空兒,問道:“這麼說,這個‘阿拉伯話’,寫下來,就不是……漢字兒了?”

關卓凡微微一笑,說道:“太后聖明,正是如此。那是阿拉伯字兒,和咱們的漢字兒,是全然不同的。嗯,和……英吉利的字兒,倒是差不多。”

關卓凡本來想說“和滿州的字兒,倒是差不多”,幸好,及時打住、變計。

英吉利的字兒,御姐是見識過的,雞腸子一般,看上去如睹天書,真正是“非我族類”。

“所以,一回一漢,若是回人不會漢話,漢人不會阿拉伯話,彼此便全然無法溝通,雞同鴨講,便不能不視對方為異類,最終,便難免不重蹈‘通天塔’故事之覆轍。”

“既同為中華子民,豈可有此畛域之分?更不能彼此相仇,致吞‘通天塔’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