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7部分

后皇太后,必須大致相信揭帖上面說的話。

那麼,母后皇太后會相信妹妹和關某人不乾不淨嗎?

關卓凡的嘴角,浮起了一絲陰冷的笑意。

惇王方面,對關、慈有染,深信不疑。所以,想當然地認為,“人同此心”,如果聽到相關傳言,母后皇太后自然也會相信的。

這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心理暗示,在這種心理暗示的引導下,人是很容易走入認識的誤區的。

事實上,除了“老好人”和“糊里糊塗”這些模糊的印象外,這班人恐怕並不真正瞭解,慈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慈安確實不算聰明,但關卓凡認為,她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慈安的智慧在於,她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是不聰明的,並準確地判斷出誰是真正的聰明人。在此基礎上,她對真正的聰明人——慈禧、恭王、關卓凡,給予充分的、幾乎是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援,並自動“過濾”影響這種信任和支援的“負面資訊”。

拿男女私情說事,惇王不是首創,肅順以前就玩過類似的把戲。

為隔絕兩宮和恭王,肅順等“顧命八大臣”曾放出口風,說年輕叔嫂,要避嫌疑,不宜善聽善見。“祺祥政變”之後,恭王當政,慈安主動當眾對恭王說道:“六爺,國事為重,不要怕招怨,不要在小節上避嫌疑!”

這個“小節”,指的就是“年輕叔嫂,不乾不淨”之類的風言風語——掃在裡邊的,不但有慈禧,還有她自己。

事涉己身,慈安都沒有真正在乎過,何況只及妹妹一人?

說關卓凡和慈禧有私情,莫說慈安不見得會相信,就算她真的有所懷疑,也會把疑問深埋心底,努力壓抑,不使之影響到自己對妹妹和關卓凡的信任和支援。因為,有些事,再怎麼荒唐,在“國事”面前,也是“小節”。

在這個意義上,慈安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原時空,慈安支援嫡子,殺掉安德海,但對慈禧的施政,卻從始至終,未加任何掣肘。由此足見慈安“拎得清”——凡事一碼歸一碼,愛屋可以及烏,恨屋卻不會及烏。

本時空,在慈禧的私情上面,關卓凡相信,慈安一樣是“拎得清”的。

就是說,即使慈安真的相信,慈禧和關卓凡確有私情,她能夠做出來的,最多是想法子“分開”關、慈兩個,斷絕他們的“不正常往來”,但對他們兩人的地位、權力,不會給予任何削弱。不然,關、慈就沒有法子做事情了。

嗯,“國事為重”嘛。

*(未完待續。。)

第一二八章 捉賊拿贓

關卓凡認為,慈安是真正的“賢后”。她的賢德,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屈指可數的。

作為妻子,慈安對亡夫留下的兩個妾——慈禧,盡力支援其治國理政;麗妃,盡心保護之、照應之,視其女若己出,甚至給予兩母女超規格的名分和待遇。女人天性中必然的“嫉妒”二字,在她身上,似乎是不存在的。

作為母親,穆宗對嫡母的信任、親愛,遠超生母。

作為母后皇太后——許多人都忘記了,慈安才是這個老大帝國的最高和最後的決策人——她在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中聽政,知人善任,上下相得,一步一步,國家敕平大難,於百廢待興中發展起來,終有“同治中興”之局面。

可以說,慈安主政的二十年,是晚清最好的——至少是扭轉頹勢、奮力上行的——二十年。

還有,慈安在世的時候,對於慈禧,除了盡力支援她治國理政外,亦有效地遏制了其天性中的負面因子。國家和慈禧本人,能夠在這段時間取得重大成就,慈安對於慈禧的有效約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關卓凡認為,慈安對國家,是有重大歷史功績的,史家對她的評價,是過低了。她的身影,被後世對慈禧的讚譽、責罵和各種顏色的塗抹遮蔽著,顯得過於淡漠了。

後世如此,時人亦如此。

惇王、寶洌е�鰨�創勸玻�褪且桓銎脹ǖ摹⑸屏嫉摹⒛越畈淮罅楣獾吶�恕K�浴K�嵌隙ā4勸慘歡ɑ崛腖�塹攆爸小�

可惜,我認為你們看錯了人,所以,你們必然要在這上邊摔個大大的跟斗。

當然啦,如果你們造的“謠”,母后皇太后打一開始,就根本不信,那是最理想的。

嗯。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其實非常簡單,這個“謠”,如果是第三者說給母后皇太后聽的,她震驚之餘,不排除將信將疑的可能;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