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3部分

日本亂一亂,關卓凡並不反對,不過,這個亂,是有講究的,最好的狀態是“不死不活”,一直病懨懨地吊著口氣,老老實實地,做中國工業化的原材料供應地,並提供部分原始積累。

為此,關卓凡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其一,不能允許日本“由亂而治”。

“大治”常常出現在“大亂”之後,大規模的戰亂,會徹底清洗掉老舊的政治勢力,為新鮮血液騰出足夠的空間。

關卓凡絕不能允許日本出現一個強有力的新統治者,不能允許自己冒日本擺脫控制、自行其是的風險——他認為,對於中國來說,再也找不到比幕府更合適的統治日本的人選了;對於他本人來說,也找不到比幕府更合適的“代理人”了。

只要“幕藩體制”得以維持,日本就不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更遑論邁入近現代國家的門檻了。

同時,“幕藩體制”的虛弱,使幕府永遠也離不開關卓凡和中國的支援,擺不脫對關卓凡和中國的依賴。

日本,就只好乖乖地做中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了。

所以,日本只宜“小亂”,不宜“大亂”。

所以,關卓凡不能做刺激日本國內階級矛盾大爆發的事情。

其二,關卓凡不能引火燒身,損害自己在日本的利益。

“若真像竹內奉行說的,”關卓凡說,“小民‘窮極無聊’了,他們第一個要找麻煩的,只怕還不是官府,而是……‘慶記’。”

大浦慶微微一震,眼中波光一閃,隨即垂下眼皮,低聲說道:“是。”

“夫人也曉得,幕府就那點子本事,真出了什麼大亂子,怕是難以護得‘慶記’之周全的。”

“這……確實如此。”

“還有,到時候,‘慶記’所被之禍,只怕不止於繅絲廠,茶業也會受到波及的——我曉得,有一班頭腦不清不楚之人,對日本的茶業出口,早就嘖有煩言了。”

大浦慶悚然心驚。

這就是上文提到的:生絲、棉花、茶葉等商品大量出口,導致國內物資短缺,物價因而上漲。這種物價的上漲具有強烈的傳導性,最終導致並不出口的大米的價格也大幅上漲,從而對中下層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繅絲廠遲早是要建的,不過,不急在一時。反正,咱們手頭上要做的事情,非常之多,單單一個別子銅礦,就夠阿慶忙得了。”

說了這麼久,關卓凡口中,第一次把“夫人”二字,從“阿慶”後面拿掉了。

大浦慶心中大大一跳。

他……有心還是無意?

不由自主,便媚眼如絲,朝關卓凡臉上一繞,再一繞。

“阿慶心悅誠服,凜遵王命。”

*

*

端茶送客,小蕊送大浦慶出去。

關卓凡站在書房門口,看著一高一矮兩個女人嫋娜的背影,微微地皺起了眉頭。

他否決了大浦慶建繅絲廠的計劃,但是,最重要的原因,並沒有對她明說——也無法明說。

擔心小民“窮極無聊”鬧事神馬的,固然是原因之一,卻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能允許日本的絲業跑到中國的前頭去。

*(未完待續。)

第一二二章 時不我待

絲、瓷、茶,本是中國“自古以來”出口之“三大件”,獨霸世界市場N多年。但是,到了關卓凡這個時代——即十九世紀中期的時候,瓷器的製作,泰西諸國早已超過了中國;茶的生產,亦早就多點開花,無需再獨沽中國茶之一味了。

唯有絲,依然幾乎是中國的獨門生意。放眼全世界,在生絲出口上,中國只有日本這一個稍微像樣點的競爭者。

泰西諸國對生絲需求孔殷,但正如大浦慶所說的,洋人“眼界開了,胃口大了”,對生絲的質量和產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中國現有的技術水平、生產模式,已無潛力可挖。

本來,以中國得天獨厚之條件,絲業的近現代化,完全應該成為工業化原始積累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技術上的難度也是最低的。

可惜,原時空的當政者,沒有明確意識到這一點;或者,就算意識到了,但怵於廣大土法生產、經營者的反對,由始至終,沒有從政府乃至國家層面,對絲業近現代化,做任何實質性推動,由得民間新、舊兩派,自行競爭,自生自滅。

如果矛盾激化,兩派打起來了,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