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周馥一時捉摸不透,只好含含糊糊地應了聲“是”。
“乾清宮和養心殿是挨著的吧?”李鴻章努力回想自己陛見時候的情形——兩宮皇太后是養心殿接見他的,“美國人從哪個門進的紫禁城呢?”
“從午門進——當然,是走側門。入紫禁城後,過金水橋,入太和門,瞻仰太和殿——當然是不進去的。然後西出右翼門,一路向北,至隆宗門,右轉而入,至乾清門廣場,入乾清門,乾清宮便在望了。”
“玉山,難為你記得清爽!”李鴻章含笑說,“這一路,可夠美國人走的!”
*
*
第二天,周馥將筆記中相關內容整理好,謄抄到白摺子上,趕在晚飯前,送給了李鴻章。
吃過晚飯,李鴻章回到書房,開啟了周馥的摺子。
他迅速找到了最感興趣的內容——那支《歌唱祖國》的歌詞:
“軒字軍旗高高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越過高山,越過平原,
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
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
英雄的華夏人,站起來了!
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軒字軍旗高高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我們勤勞,我們勇敢,
頂天立地是我們的理想。
我們戰勝了多少苦難,才得到今天的興旺!
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
誰敢侵犯我們就叫他滅亡!
軒字軍旗高高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李鴻章背上生津,掌心冒汗,渾身微慄。
*(未完待續。)
PS: 小說明:本章不計《歌唱祖國》的歌詞,已經超過了三千一百字,所以,水這一段,不會影響書友們的權益。
*
第六十四章 烈火烹油
關卓凡心情很好。
“美利堅訪華代表團”乾清宮覲見次日,代表團便發出一份“照會”,感謝中國政府的盛情款待;同時,約翰遜副總統以個人名義,給關卓凡寫了封熱情洋溢的信,主題思想和“照會”是一樣的。
這兩份文字隨即被公之於眾。
同時“曝光”的,還有“訪華代表團”隨團記者給美國國內報紙寫的一份“通稿”。
這三份文字,雖然長短、語氣、詳略不一,但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除了努力渲染中國政府和人民的“熱情、友好”之外,還極力揄揚中國的宮殿苑囿之美,通篇充滿了“極其壯觀”、“前所未見”、“真正的奇蹟”一類字眼,反覆讚歎“帝國文明”之“偉大”,一再聲稱,對“中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留下了“終身難忘的美好印象”。
這固然是關卓凡和美國人勾連好的“輿論宣傳”,但美國人的嘉言懿語,也並非違心的諛辭。美利堅的土包子們,確實也沒見過多少世面,和杜立德入覲的情形彷彿,紫禁城宮殿群的恢弘壯麗,令“訪華代表團”中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這幾分“軟文”,確實起到了烈火烹油的效果。
上至兩宮皇太后,下至市井小民,都難免得意:多久沒聽到洋人這麼捧咱們了?
支援放美國人進紫禁城、在“天子正衙”的乾清宮覲見的人,面對不以為然者,也更加理直氣壯:客人來了,自然要把家裡最好的東西擺出來,窮家小戶尚且如此,況乎天朝?不如此,何以“盛陳威儀”?隨便找個偏僻地方見客,沒的叫洋人看輕了咱們!
北京城內,“美利堅訪華代表團”引起的熱烈氣氛,較之周馥在京之時。猶有過之,已接近“狂熱”的程度。
代表團的成員,發現自己幾乎沒有法子在北京城內自由活動,不是中國政府不許可。而是隻要被認出是“美利堅訪華代表團”的人,北京市民便會大量聚集,嬉笑圍觀,以致前後道路都水洩不通。
美國代表團的人,若要出門。必得中國政府事先做好安排,派出足夠人手,關防開道,方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