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在眼裡,心中不免暗暗嘀咕:“鹽狗子”可真是有錢!
不過,今天晚上,關貝勒沒有過來“擾駕”。明天中午便會到達目的地,關貝勒要連夜趕去,檢查相關事宜,確保一切妥當。
聖母皇太后暗暗鬆了口氣:今兒晚上可算能緩一緩勁兒了!
傳過晚膳,掌上燈來,華光滿堂。
偌大的宅子,寂靜無聲。
佳人獨坐,只覺得空閨寥落,爽然若失。
昨天、前天,都是黑甜一覺到天亮;今天晚上,聖母皇太后卻失眠了。
*
第六十五章 陽光燦爛,周道如砥
第二天起駕之前,關卓凡趕回了桃源沽村。
過來請安的時候,慈禧看見了關卓凡眼底的血絲。想來他是連夜來回,未曾安寢,不由微微地感動,內心深處,甚至隱隱湧起了“心疼”的感覺。
北風雖冽,天氣晴好,隊伍按時出發。看看車馬人物在地上的投影,應該是朝著東南方向行進。
愈走人煙愈少,但奇怪的是,路卻愈來愈寬闊、平坦。走了將近一個時辰,鑾駕拐上了一條黑色的大路——這條路,可就有意思了!
這條路,用一種黑色的碎末鋪就,夯壓得極為緊密結實,不曉得是種什麼物事?路面上用白漆畫線,長短不一,其中還有箭頭形狀的記號,又不曉得是做什麼用途的?
車子走在上面,竟幾乎感覺不到任何的顛簸震動。車輪轔轔,又輕又快,有如御風。一平如砥,不要說一路上的“官道”瞠乎其後;就是紫禁城內,全用條石鋪地的“天街”,也比不了!
這條路,寬闊筆直,聖母皇太后所乘的車駕,四輛並排而行,綽綽有餘。
真正是“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啊。
慈禧還注意到,道路兩旁,除了栽種樹木之外,還挖有一條明渠,只是上面蓋著蓋子,蓋上有孔。御姐認真地想了想,明白了:這是排水用的。
御姐雖然不懂近現代工程,但天資聰穎,直覺告訴她:這條路,可不得了!
這是中國的第一條煤渣公路,也是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近現代公路。關卓凡計劃中的線路是,南起青縣馬廠,北至塘沽新城,另向西北伸出一條支線,接入天津城。此時,工程尚未全部竣工,主線完成了大約三分之二,支線完成了大約一半。
當時,歐美已經開始將瀝青用於道路鋪設。不過,這個需要強大的化工業的支援,對於中國來說,尚力有未逮。金手指一時開不了那麼大,咱們就先修煤渣公路吧。
這條路,對慈禧的衝擊,超過了現下乘坐的“黃金馬車”。
這架在英吉利定製的車子,不說什麼玻璃窗、煤氣燈,也不說雕花鏤紋、鎏金鏨銀,就說行車之時,何以如此輕靈平穩?咱們中國的車子,萬萬是做不到的!
這個問題,關卓凡已給聖母皇太后回過了:車轅加了“轉向機構”,因此旋轉進退如意;車身下面加了“簧片”,用以消震,因此車行平穩;還有,車輪外圈不是木製,而是用一種叫做“橡膠”的物事做的——這種物事,看似堅硬,其實是有彈性的,和地面的摩擦較小,因此行車之際,既快且穩。
御姐自然讚歎“好生奇妙”。但內心深處,還是覺得這個車子,到底是“奇技yin巧”一類,只好拿來“享用”,不見得能夠派上什麼更大的用場。因此,嘴巴上熱鬧熱鬧就過去了,雖然身處車中,卻並沒有在心裡將之擺到“更高的層面”上去。
但這條路不一樣!
作為當國者——雖然中國還是農業國,慈禧非常明白,道路的強大通行能力意味著什麼——不論對於國計民生,還是對於行軍作戰。理解這個問題,並不需要什麼近現代的政治觀念和科學知識。
之前,渡過海河時的浮橋,已經給了慈禧隱隱的刺激——道理是一樣的。現在,行使在這條寬闊、平坦、筆直的黑色大道上,看著玻璃窗外的風景,慈禧微感昏眩。這不是因為“暈車”,而是一種愈來愈強烈的不真實之感,環繞左右。
這條路,似乎在通向一個新世界。
*
*
沒過多久,路邊出現了第一個墩臺。
這是一個崗哨:臺上有一個涼亭,裡邊釘子似的杵著一個身著藍色洋軍裝的兵,端著一支上了刺刀的洋槍,叉腿昂首而立。哨兵遠遠便見到了太后東巡的大隊人馬,待鑾駕接近了,他雙腿一併,左肩挎槍,右手抬起,五指併攏,放到額角。
慈禧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