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6部分

為,第二次布林戰爭,確實令英國頗耗神元,但似乎還沒有到動搖國本的地步,英國在布林戰爭之後,各種改弦更張,另有緣故。

關鍵是一場布林戰爭,讓英國人看清楚了:殖民地已經“成長起來”,經營成本愈來愈高,低成本佔領和維護殖民地、獲取超額利潤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以原有方式維持數量龐大的海外領地,經濟和軍事上,都不再可行了。

一句話,大英帝國不能再“包打天下”了。

可英國人並不想放棄女王陛下的海外領地,咋辦呢?

辦法有兩個。

第一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這種盎格魯—撒克遜同胞當家的海外領地,給予更多的自主權,防止美國故事重演。

第二個,既然不能再“包打天下”了,就只好對列強假以辭色,包括對原先的競爭對手們。

英國曾經認真考慮英、德結盟的可能,但德皇威廉二世的野心,不是小小的英德同盟能夠容得下滴,英國人只好轉向靠攏老冤家法國和俄羅斯。

某種意義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種因於此。

*

(本章大約難免注水之譏。不過,南非攻略,在關卓凡的整個戰略佈局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否成功提前引爆布林戰爭,對關卓凡本人,對中國和世界,都有重大影響。所以,獅子覺得,還是有必要對相關事件的前因後果做個比較詳細的分析,各位書友如果看得氣悶,就請多多包容吧,謝謝)

*(未完待續)R655

第七十五章 步步為營

關卓凡的眼中,中國復興和崛起的道路上,擋路的,有四塊石頭:日本、法國、俄國、英國。

第一塊石頭——日本,已經搬開了;接下來,關卓凡設定“處理”的先後順序是:法國,俄國,英國。

之所以把法國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再過五年,即1870年前後,關卓凡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第一輪改革開放和近代化建設成功實施,中國將初步擁有在本土及陸路周邊挑戰列強的能力。而那個時候,按照歷史的走向,普法戰爭爆發,“趁你病,要你命”,正正是對付法國的天賜良機。

接下來是俄國。

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也即1875 年前後,關卓凡規劃的中國鐵路“一期工程”,即“兩縱兩橫”的鐵路網,應該已初具規模。其中的“兩橫”,都應該有所延展——“京奉線”北延至阿勒錦,即後世之哈爾濱;“石太線”則西延至蘭州。

如此,若用兵東北、西北兩個方向,就有了足夠的底氣。俄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得在1891年,即十五、六年之後才會動工——再怎麼“蝴蝶效應”,1875年的時候,這條鐵路也必然還在圖紙上待著。而沒有西伯利亞大鐵路,俄國就無法大規模用兵遙遠的東方,對彼時已經長出肌肉的中國,就只能虛張聲勢。

到時候,《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丟掉的場子,我就可以把它找回來了。

再過五年,第三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即1880年前後,就該輪到英國了。

把英國放在最後,當然是因為英國最為強大、最不好對付,但還有三個原因,也很重要。

第一,必須等到中國新生的海軍完完全全出了師,才可以和老師翻臉。海軍不同陸軍,不是三兩年就可以草草成軍的,要“完完全全出了師”,十五年,不長不短,算是一個相對合理的時間段。

第二,法國、俄國和英國,是老冤家了,先打擊法國、俄國,會為英國所樂見,甚至會得到英國的明裡暗裡的支援。

第三,就是要等提前引爆布林戰爭了。

提前引爆布林戰爭,等於提前引發英國的戰略收縮。

如前所述,布林戰爭,一來牽扯英國的大量精力,使其無暇東顧,中國彼時若有什麼要求和動作,甚至“趁火打劫”,英國人也只能隱忍;二來,布林戰爭後,英國開始戰略收縮,對遙遠的東方,更加力不從心,在中國透過不平等條約獲得的不正當利益,固然不容約翰牛不吐出來;亞洲的勢力的重新劃分,英國亦不能不尊重中國的意願。

原時空有個“英日同盟”;本時空,弄一個“英中同盟”來玩玩,作為中國完全復興和崛起之前的過渡,關卓凡以為,亦無不可。

來看看“提前引爆布林戰爭”的時間點。

原時空,1884年,約翰內斯堡發現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蘭德金礦;1899年,第二次布林戰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