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個人中,兩個洋鬼子首先出局——雖然他們已經入了籍,但關卓凡、慈禧和玉兒本人,都沒有任何華夷聯姻的意思。剩下三個中國人:張勇、伊克桑、姜德。但張勇已經訂婚,應該亦不在其列。最後,只有伊克桑和姜德了。
軒軍諸將中,慈禧自己最中意的,其實是吳建瀛和伊克桑兩個。
美國查塔努加一役,吳建瀛兀立彈雨之中,身負極重的傷勢,卻最終奇蹟生還。慈禧對之留有極深刻的印象,以為吳建瀛真正是“福將”一名,將自己的貼身侍女指給他,“意頭”極好。而“意頭”這種東東,是聖母皇太后極看重的。
另外,吳建瀛部駐豐臺大營,拱衛京師,位處心腹肘腋,亦有多加籠絡的必要,玉兒嫁給他,他就有變成真正的“自己人”的可能。
但這次“相親”,吳建瀛連人都不在天津,關卓凡似乎也未為此做任何特別的安排,證明吳某人根本就沒有進入關卓凡的“候選名單”。
至於伊克桑,慈禧中意他的原因很簡單,還是那個:他是旗人。
玉兒既是旗人。也是聖母皇太后的人,指給伊克桑,錦上添花,不論對於培厚八旗的元氣,還對伊克桑本人日後發展。都大有助益。而聖母皇太后由此將伊克桑收為自己的私人。水到渠成,順理成章——至少,比玉兒嫁一個漢人要容易得多。
玉兒的夫婿。既然要在軒軍將領中選擇,之前,慈禧已經打定主意由關卓凡做主,但關於伊克桑,她還是試探過關卓凡的口氣的。不過。關卓凡這麼說:“聽說,伊克桑的家裡正在給他說親呢。”
“正在說親”,不是虛言,伊克桑出身貧寒,發跡之後,來提親的媒人早就踏破了門檻。但按理這個並不能影響什麼——既然“正在說親”,就是還沒有說定。太后指婚,就完全沒有問題。
事實上,聖母皇太后心想:就算說定了,又如何?
原時空,慈禧晚年的時候。做過這樣一件事情:將榮祿的獨生女兒,指給襲了醇親王爵的載灃——就是溥儀他老爸,後來的攝政王。
榮祿是慈禧的第一號親信,亦是當朝的第一號人物;載灃則是世襲罔替的親王,同時,於老佛爺,既是侄子,又是外甥。這樁婚事,外人來看,真是再門當戶對沒有了。
然而,載灃的生母、老醇王的側福晉劉佳氏,卻不能答應!
其時,老醇王的嫡福晉、也即慈禧的胞妹葉赫那拉。婉貞,早已過世,劉佳氏便是醇王府的主母。這位主母跑去求慈禧“收回成命”,因為:載灃已經訂了親了!而且,男家已經“放了大定”——前文有過介紹,這於滿洲人而言,相當於到民政局扯了證,就差擺酒了。
但慈禧指這個婚,是有重大政治圖謀的。
第一,要籠絡和庸酬榮祿。
第二,當時,列強對載灃這位皇帝的胞弟,頗假辭色,其中尤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為起勁。其時,庚子之亂剛剛消停,洋人打的主意,是被幽禁的德宗,萬一不諱,就贊成“兄終弟及”,擁護載灃繼位。這樣,國有長君,慈禧就不能再賴著垂簾“訓政”了。
對於洋鬼子的險惡用心,老佛爺豈能不早為之備?她的對策,是用一個厲害的自己人,去“管住”載灃。這個“厲害的自己人”,就是榮祿的獨生女兒。這一招,和呂氏的事情出來後,兩宮皇太后想用一位公主去“管住”關卓凡,如出一轍。
第三,慈禧更進一步的謀劃是,希望瓜爾佳氏和載灃能生個兒子——榮祿姓瓜爾佳,和關貝勒倒是本家——德宗或廢或薨,就由這個小東西繼位。如此,皇帝親政之前,自己還有大把時間“訓政”。而載灃是最沒有本事主見的一個,給個“攝政王”的名義,拿來當傀儡使,好用不過。
既有此偌大圖謀,又怎肯“收回成命”?
於是,榮祿的嬌女,終於還是指給了載灃。載灃原先已成定局的婚事,被生生拆散。
這件事,以後如何先不說,訊息傳出,立馬就發生兩個重大後果:一,載灃那位未過門的未婚妻服毒自殺;二,劉佳氏內疚神明,忽忽成狂——精神從此不正常了。
這種事情,本時空,聖母皇太后還來不及做,但“鋒芒已露”。這是玉兒為什麼急於把自己嫁出去的重要原因——這方面,聖母皇太后實在“天威難測”,令人畏憚。
言歸正傳。
慈禧心裡面那句“說定了,又如何”,當然不能說出嘴來。關卓凡的話,雖然委婉,但意思是很清晰的:這個事兒,他的夾袋中,沒放伊克桑。
於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