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8部分

費的那段時間。閻敬銘到任後,萬青藜自然就交卸了戶部的差使。由始至終,這個戶部尚書的位子根本沒有坐熱,卻撞上了安徽報銷案的**煩,只好自嘆倒黴了。

好在對於萬青藜,王永泰還肯說上一句,“未聞有受賄枉法之行”。

也有人在這個摺子裡出了風頭的,這就是閻敬銘。按王永泰的說法,戶部原本索賄十五萬兩,安徽覺得太多,但講不下價來。就在這個時候,傳出了閻敬銘出任戶部堂官的訊息。戶部上下畏懼閻敬銘清正,只好趕快照安徽的還價收貨結案。

閻敬銘人還在山東,便輕輕鬆鬆打掉了北京的七萬兩銀子,則閻丹初鋒芒之銳,實在是可觀得很了。

這個摺子遞上來,朝廷就不能不“大辦”了。

第二天,上諭頒下來了:

“安徽報銷一案,前經諭令麟昌、方鼎銳嚴行訊辦,定須究出實情。黃紹祖、毛英章有無情弊,斷難掩飾。著添派閻敬銘、曹毓瑛、瑞常,會同查辦。”

和之前那道上諭不同,這道上諭口氣嚴厲,算是有相當的“傾向性”了。“添派”的三位大臣,也極具份量和“代表性”。

閻敬銘是戶部尚書,案子出在戶部,正是閻之該管。

曹毓瑛既是軍機大臣,又是兵部尚書。一方面,他代表軍機處;另一方面,既然是“軍費報銷”,那麼也算是兵部的事,也是曹之該管。

瑞常是協辦大學士,代表內閣。

再加上刑部的正副兩位堂官,這個“五人審判小組”,夠上檔次的了。

另外,關貝勒也已作出指示,乃八字方針——“不枉不縱,水落石出”。

會辦五大臣開始辦案,傳的第一位人證,就是連上兩道參折的王永泰。

*

請兩天假

11月15、16日這兩天,獅子得向各位書友請個假。這兩天的欠賬,下個禮拜還上。見諒!

*

第三十八章 老兄教訓的是

王永泰是六科給事中,在體制上,會辦五大臣欲對之有所“詢問”,必須“奉旨”。這樣一來,從“請旨”,到“准奏”,再到侍衛處出公事給都察院,最後由都察院通知王永泰應訊,兩天時間又過去了。

“詢問”的地點就在都察院。

案子雖然是刑部“承辦”,但把王永泰傳到刑部來是不合適的,因為他是舉發者,不是嫌犯;而且,王永泰雖然只是五品官,品級遠遠低於會辦五大臣,但他是六科給事中,是言官,這個身份,五大臣必須給予相當的尊重。

同樣的道理,戶部、兵部也不大妥當。

五大臣略一商量,索性把詢問的地點放在都察院,這算是“登門拜訪”,對言路,足夠尊重了吧?

因為是“奉旨詢問”,五大臣和王永泰彼此不行參禮,只敘科名先後,相互作揖之後,延請落座。

王永泰是一個形容枯槁的中年人,頭髮已經花白,面色蠟黃,眼神渾濁,木無表情。

這副形容,看在眼裡,五位會辦大臣不由心中嘀咕。

在座諸公,王永泰不是生得最醜的——最醜的那位當然是閻敬銘。但閻丹初大小眼一翻,精光閃爍,氣勢逼人,形容再軒昂的人,在身不滿五尺的閻老西兒面前,也要不自覺地矮上三分。而這個王永泰,就跟一段燒焦了的木頭似的,從頭到腳,了無生氣。

這樣一單轟動朝野的大參案,居然由這麼一位人物發動?

王永泰一落座,便從懷中取出一個白摺子,遞給瑞常,乾巴巴地說道:“這是我寫的一份說帖,請中堂和諸位大人過目。”

瑞常是道光十二年的進士,在坐六人之中,科名最早;同時,雖然瑞常和閻敬銘、曹毓瑛、麟昌同為從一品,但瑞常的從一品,咸豐七年授左都御史的時候就得了,資歷最老;更重要的是,瑞常是大學士,是“宰相”,在名義上,會辦五大臣之中,瑞常的位份是最高的。因此,王永泰就把瑞常當成了五大臣之首。

可是,瑞常接過他的“說帖”後,卻並不即時開啟,而是轉身遞給閻敬銘,說道:“丹公,你看看吧。”

閻敬銘連忙說道:“中堂先請。”

瑞常這才開啟“說帖”,一目十行地掃了一遍,然後合上摺子,再次遞給了閻敬銘。

瑞常的這個動作,再清楚不過地表明:辦這個案子,閻敬銘才是真正的“主辦”。

閻敬銘看得可就認真的多了,只見說帖寫到:

“竊維賄賂之事,蹤跡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