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3部分

一個是要重組第三師。洋兵不願意去中國的,原則上就地復員退役。內戰結束後,美軍大規模裁減遣散,松江軍團略略先走一步而已。

然後再招用一部分軍事經驗豐富的老兵和素質較佳的新兵補充進來。經過調查估算,有把握組成一個白人團,兩個黑人團。

對第三師的洋兵,軒軍如此定位中國:這是一個君主制國家,幅員比美國還要廣大,沒有任何種族歧視。

待遇方面,白人士兵數字上比在美國當兵略低,但特別說明:中國物價也低。日子能夠過成什麼樣,軒軍中原先的洋兵洋將可以現身說法。

黑人士兵的軍餉和在美國時基本持平,待遇等於是變相提高了。

第四師的一個華工新兵團併入第三師。

另外,騎兵師裡面有一個騎兵營是由美國南方貧苦白人組成的,他們大多願意到中國去,於是在當地再補充一點新兵進去,這個白人騎兵營的編制保留。

關卓凡一直想把美國馬引進中國,這個白人騎兵營裡面不少人都有豐富的畜牧業經驗,可以發揮作用。

一個是工兵。

關卓凡很想從謝爾曼那裡挖一部分工兵走,但所獲有限。謝爾曼倒是大方,但戰後美國會進行大規模建設,工兵的出路都很好,願意去中國的不多。而同一支部隊,不同兵種待遇又不能相差太遠,以免其他部隊心理失衡。

最後乃以“顧問”名義,高薪招用了一部分謝部工兵骨幹,不算現役軍人編制。

一個是炮兵師。安德森對戰後的情形看的很清楚,明確表示,願意到中國去。一部分炮兵教導隊成員也有相同的意願。而且,經安德森的手,招用了一部分炮兵經驗豐富的在役和退役老兵,其中甚至包括西點畢業的。

一個是斯潘塞。斯潘塞就比較猶豫了,他還看不清楚戰後的局面。斯潘塞對關卓凡是很感激的,表示雙方可以任何方式合作,包括入股。但是整體搬遷到中國去,他還下不了這個決心。

不過不著急,關卓凡原計劃也不是回國的時候就把他帶走,工業尤其是軍火這種重工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上中下游共同組成一條產業鏈。國內暫時還沒有配套的產業、設施、人才,斯潘塞現在就過去,反倒功力會打折扣,預為之備就好。

一個是查塔努加的人員和物資。查塔努加還有軒軍一部分人員,以及相當數量要帶回國的“戰利品”,現在就得開始打包向紐約發運——軒軍將從紐約上船回國。

一個是陣亡將士的移靈。

軒軍的陣亡將士主要埋葬在兩個地方:查塔努加和阿拉圖納。移靈後遺體要做“輕燒”等防腐處理,然後才能正式入棺,發往紐約。這個工作量不小,也得現在就著手了。

一個是軒軍的軍餉兌換。

來美國之前,美國政府答應,軒軍回國的時候,士兵們手上的“綠背”兌換成白銀。這個事情必須處理得很小心,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引起銀價的異常波動。聯邦政府財政部很早就開始儲備各種貴金屬貨幣,加上戰後要“捐贈”給中國政府的一百二十萬兩白銀,現在已基本達到了預計的數字。

至於葉茂,關卓凡讓他還呆在美國。

這個小夥子看來確實是個能幹的,可以給山度士打個下手。他主要的工作還是他的老本行“人事經理”,因為接下來,關卓凡有一個在美國大規模招聘人才的計劃,各行各業,工商農醫,無所不包。

還有一個最為重要,是關於林肯的。

*(未完待續。。)

關於“烏拉”的一點說明

對書中出現的“烏拉”的口號,有朋友有異議,獅子在這兒做一點說明。

首先要對朋友們的關注和鞭策表示感謝,這是驅使獅子精益求精的動力。

“烏拉”這個口號歷史上於歐洲多國流行,表示熱烈激昂的情緒。源頭在哪裡不可考,日耳曼語系、拉丁語系、斯拉夫語系中都有類似發音,不算是俄國人的專利。可能是前蘇聯的影片對此有較多的表述,致使有的朋友產生誤會。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烏拉”是北軍主要的口號,朋友們有興趣可以看看《光榮戰役》等描寫美國內戰的影片,其中有比較生動的描述。

南軍似乎較少使用“烏拉”,他們的喊殺聲是著名的“叛吼”,《星條旗之殤》第二十五章《密林血戰》中有描寫,朋友們可以參考一下。

“烏拉”沒有具體的含義,翻譯成“萬歲”不太合適,獅子就直接音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