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薩凡納例。
他的口氣很嚴重:查爾斯頓未做抵抗,如果北軍予以殘酷報復,以後就沒人“不抵抗”了,我軍無謂的傷亡肯定會增加,什麼都沒有弟兄們的生命重要。你如果不嚴格遵守命令,不用上軍事法庭,我親手就“處置”了你。
謝爾曼沒說什麼,在查爾斯頓“大操大辦”當然爽,但關卓凡的理由——減少傷亡、順利結束戰爭,確實更重要。
於是,查爾斯頓逃過了一個本不可避免的大劫。
“挽救”查爾斯頓,是關逸軒在美國後世的史評中免於和謝爾曼並居“惡魔”之列的最重要原因,查爾斯頓人尤其感激,為他建起了銅像,稱這位中國貴族將軍為“查爾斯頓的解救者”。
哈萊克一班人幻想的類似亞述屠城、王莽京觀的美妙場景沒有出現。
查爾斯頓事件是一個分水嶺,從南卡羅來納州進入北卡羅來納州之後,北軍減少了對南方的大規模的破壞,“徵集軍糧”當然力度不減,但不再燒房子了。
北軍很快得到了回報,在確定查爾斯頓不會被報復之後,薩姆特堡向聯邦海軍投降,這根引發了美國內戰的導火索熄滅了。
*(未完待續。。)
第八十二章 大勢已去
約翰斯頓趕到了北卡羅來納州。
他面對的是一個很絕望的局面:全州兵力加在一起,只有北軍的一半多一點,而且,自己也明白,戰鬥力和人家不能比。
約翰斯頓分析形勢,認為唯一的生機在於北軍的已愈來愈少的給養。
關卓凡和謝爾曼持相同的看法。
南、北卡羅萊納被我、敵兩軍反覆搜刮,真的沒有什麼“餘糧”了。約翰斯頓窺視於榻側,北軍也不可能像在佐治亞州的時候那樣子從容不迫。必須儘快解決後續補給的問題,不然很難再往前走了。
北卡羅來納州的港口新伯爾尼,內戰爆發以來,一直控制在聯邦海軍的手裡,如果能夠打通一條通往新伯爾尼的道路,補給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關、謝和約翰斯頓都把目光投向了戈爾茲伯勒。
戈爾茲伯勒離新伯爾尼不遠,如果北軍拿下戈爾茲伯勒,可以在那裡接收新伯爾尼的運來的給養。為此,特地把結束了納什維爾戰役的昆布蘭軍團一部調到了新伯爾尼,由托馬斯率領,專門負責維護這條糧道。
同時,戈爾茲伯勒還是北上弗吉尼亞州的必經之地,拿下戈城,等於封死了南軍南下和從北卡羅萊納獲得補給的道路,形成對弗吉尼亞和里士滿的“關門打狗”之勢。
戈爾茲伯勒佈防的重心,在其西南十英里的班頓威爾。關卓凡和謝爾曼分工,松江軍團的兵力較為充裕,負責進攻班頓威爾;孟菲斯軍團兜個小圈子。從東面做出威脅戈爾茲伯勒的姿態。呼應松江軍團。
約翰斯頓兵力遠不及對手。同時對付兩路北軍肯定是不行的,幸好這裡有一個時間差,北軍的左路軍行軍路短,先抵達班頓威爾,右路軍行軍路長,後抵達戈爾茲伯勒,如果可以在班頓威爾先擊敗松江軍團,再回過頭對付孟菲斯軍團。還有一線勝機。
這是一個高難度的任務,但也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因為約翰斯頓手上就這麼點人。
約翰斯頓曾經建議羅伯特。李放棄彼得斯堡,南下和他合兵,先打敗關卓凡和謝爾曼,再掉頭對付格蘭特。
這是一個很隱晦的說法。
放棄彼得斯堡等於放棄里士滿,約翰斯頓的真實意思是,南軍全軍退入己方的腹地,和北軍打運動戰,甚至是游擊戰。
這個不是羅伯特。李可以決定的。而且。這麼做就能擋住北軍了嗎?自己的國土上反覆過兵,人民會支援嗎?
對約翰斯頓的這個建議。羅伯特。李只能報以沉默。
我還想你北上支援我呢。
所以,人手就這麼多,班頓威爾戰役只能如期打響。
松江軍團趕到戰場的時候,約翰斯頓已經嚴陣以待了。
關卓凡一看,約翰斯頓大叔的工事修得一如既往得好,讚歎了一番,然後下令:咱們也修,築胸牆,挖戰壕。
約翰斯頓一看,什麼情況,你居然不進攻?你不是來打班頓威爾的嗎?
關卓凡可以耗時間,約翰斯頓不能,再拖下去,右路的孟菲斯軍團就到位了,這點寶貴的時間差就沒有了。
只好攻守異勢,南軍從工事中鑽了出來,發動了進攻。
結局毫無懸念,約翰斯頓在損失了三千人馬之後,撤出了班頓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