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那支北軍也趕到了又如何?
約翰斯頓正在指揮所和參謀們研究敵情,突然,正東方向隱隱傳來槍炮聲。
*(未完待續。。)
第四十四章 奇襲
約翰斯頓和參謀們都微微一愣,從槍炮聲判斷,發生戰鬥的地方應該是斯內克加普,那裡已經是南軍多爾頓防線的右側後方,是不可能出現北軍的。難道是土匪或者北軍的游擊隊?
不久,報告就到了:斯內克加普方向,北軍正向我陣地側後方發起猛烈攻擊。
約翰斯頓大吃一驚:這怎麼會?
有多少人?
從火力密度判斷,至少……三、四萬人。
約翰斯頓的冷汗下來了:怎麼可能?!
這麼大的一支敵軍運動到我方的右後翼,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情報呀,他們怎麼過去的?難道不是從查塔努加方向來的?是從東線調過來的?
將軍,右翼部隊請示該怎麼辦?側後方向沒有像樣的工事,快守不住了!
就在這時,峽谷對面的北軍大炮吼叫起來了。
兩百門大炮一起咆哮,聲勢極其猛惡,河面上立時掛滿炮彈的煙跡,南軍陣地碎石飛迸,煙塵瀰漫。
右翼不支,本該把預備隊派上去,但敵軍數量如果真有三、四萬人,右翼側後沒有堅固的工事,加上預備隊也不夠填,那就要從中路調兵增援,但明顯,中路的北軍即將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了!
戰報迅速傳來:右翼部隊已經頂不住了,有潰後的跡象。
約翰斯頓咬了咬牙:把預備隊派上去,務必頂住!
然後,全軍撤退。
事實上,這支北軍並非從東線過來。也沒有三、四萬人。而是軒軍福瑞斯特率領的第一師加上暫編第三師的兩個黑人團。大約一萬一千人多一點。
軒軍是遠遠繞過了南軍的主陣地,從一片淺灘過河,翻過山脊,沿一條小路,運動到了南軍多爾頓防線右翼側後方的斯內克加普,發動攻擊。
斯潘塞連珠槍新貨到位,第一師的四個團,洋一團、克字團原來各有兩個斯潘塞營。現各增加一個到三個,德字團、魁字團原來沒有斯潘塞,現各裝備了兩個營的斯潘塞。
第二師也是這麼個情況,洋二團、先字團的斯潘塞營增加到三個,建字團、祿字團各裝備兩個斯潘塞營。
多出來的六個營的撞針步槍就勻給了暫編第三師,暫編第三師的兩個老兵復役營裝備斯潘塞連珠槍,兩個新兵營和兩個黑人團裝備撞針步槍。
因此,這一萬一千人,有五千支斯潘塞連珠槍、六千隻後膛單發撞針槍,這個情形。和奇科莫加戰役彷彿。南軍猝受密集火力攻擊,一下子就懵了。對北軍兵力的判斷,也和奇克莫加戰役時的田納西軍團一樣,遠遠超出了實際數量。
至於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成功繞路至南軍身後,則要歸功於,關卓凡自接任田納西戰區司令以來堅持不懈的情報工作。
關卓凡的情報來源,除了自己派出的探子以外,最重要的是南方逃奴。
對於黑人來說,他們的奴隸主老爺是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的。不但山川險阻、軍隊駐防、工事設定、倉儲地點,他們明明白白,就連哪個男主人和哪個女主人有私情,哪個財主在哪裡埋了多少糧食,黑人奴隸們也一清二楚。
這樣的逃奴,北方到處都是,《解放奴隸宣言》發表之後更是激增,甚至這一次行動中的兩個黑人團裡就有不少,有的甚至就是從亞特蘭大逃出來的。
還有一個情報來源比較有趣,南部當地的窮苦白人。
這一點多少出乎關卓凡的意外。原來並非所有的白人都支援邦聯政府,不少低收入的白人不但不支援,還非常厭惡政府。原因不是他們反對分裂,而是打這場仗對他們只有壞處,沒有任何好處。
這場仗是為了維持奴隸制而打的,那麼我們有半個奴隸嗎?自己都喂不飽呢!還有,作為普通的體力勞動者,窮苦白人在勞動力市場上很難和更低廉甚至免費的奴隸競爭,所以,,窮苦白人對奴隸制沒有任何的好感,雖然這和什麼人“人道”、“正義”沒有什麼關係。
不能從戰爭中收穫任何利益,卻要為戰爭付出流血流汗和嚴重的財產損失的代價,有這麼一幫子不愛上戰場反過來樂意當帶路黨的便一點都不奇怪了。
北軍的情報人員發現,只要花很少的金錢,就可以買到很有價值的資訊。
而邦聯政府總是願意出臺一些火上澆油的政策,比如說,規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