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象,思忖片刻,還是悄悄走了進來。
“爵帥,”他走到關卓凡身邊,輕聲說道,“請暫息雷霆,借一步說話。”
錢鼎銘是太倉人,極有才名,曾擔任過戶部主事,後來父親去世,報丁憂回了江蘇。關卓凡出任巡撫,把他延聘入幕,非常倚重。上一回替關卓凡送信到安慶給曾國藩,把曾紀澤請到上海的,就是他。
然而他的這一句話,關卓凡餘怒未息之下,不肯聽了。
“定舫先生,等我先發落了這個虧空公款、目無上官的傢伙,”關卓凡搖了搖頭道,“你不必替他求情。”
“是,”錢鼎銘碰了一個軟釘子,神色如常,退開了一步,自言自語地說道,“可見這年頭,做個清官也不容易啊,不但要吃賠累,還要得罪上司,最後連官也做不成了。”
“什麼?”關卓凡皺著眉頭,望向錢鼎銘,“挪用縣庫,虧空公款的人,錢先生說什麼清官,他齊秉融配麼?”
“爵帥,”錢鼎銘笑道,“齊縣令後衙種菜,夫人紡布為衣,太倉人誰不知道?”
關卓凡吃了一驚,看看跪在地上,神色慘然的齊秉融,又看看錢鼎銘,懷疑地問道:“那怎麼能因為虧空,撤了差?”
“這個虧空,不是他自己的虧空,亦不是鎮洋縣庫的款子。”錢鼎銘嘆息道,“是流攤賠累。別人攤的額子,照樣轉派下去,他不好意思轉派,自己又賠不起,可不就撤了差事?”
關卓凡聽明白了,隱隱感到自己做了一件錯事,一時大起躊躇。
*(未完待續。。)
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
官款虧空,是各府縣常有的事情,箇中的原因很複雜,不盡是官員中飽私囊的緣故。其中錢糧收解不足,公務規費不敷使用,方方面面的需索等,都是源頭,甚至連一些應急的意外開支,因為不在奏銷的正項裡面,亦不得不暫借庫銀應付。關卓凡查過,以咸豐五年而論,單是江蘇一省的虧空,就達到一百零七萬兩之巨。
按照規制,一旦產生虧空,便要追比,其中的一部分,需要由相關的官員來賠付。而這個賠付,不僅是自己來賠,而是上下左右的官員都有牽連,層層攤派,是以叫做“流攤”。以一個縣令而言,上面攤下來,那就得拿自己的養廉銀子去賠,誰肯?無非是再轉手攤下去就是了。
這條規制,本意不壞,但卻產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就是往往逼得一地的官員,抱團貪汙,即想潔身自好亦不可得。
而按照錢鼎銘的說法,這個齊秉融不肯攤下去,自己的養廉銀子又不夠賠的,耽誤了府裡的考績,他不撤差,誰撤差?
可是,這樣說起來,齊秉融豈非不僅是個清官,而且還是個好官?
關卓凡定了定神,清一清嗓子問道:“齊秉融,錢先生所說的,可是屬實?”
“回答大人的話,”齊秉融木然答道,“屬實。”
“鎮洋縣令,一年的養廉銀子也有一千三百兩,”關卓凡沉吟著問道,“何至於弄到親手種菜。夫人織衣這樣窘迫?”
縣官的養廉銀子。固然還要拿來做聘請師爺。僱傭一班長隨,分發賞賜等用途,但要說連生計都成問題,那是怎麼都不信的。
“第一年的賠累是九百三十四兩七錢,第二年是一千零五十五兩二錢,”齊秉融低頭道,“下官連跟班都辭了,也賠不上。因為我的官聲還好。上頭格外客氣,給了個六品同知候補的虛銜,算是把我的面子顧住了。”
“那你……”關卓凡詞窮,想了想,問道:“你以同知在府裡候補,就沒輪上什麼差事麼?”
“府裡挑人,總要先挑形容漂亮,談吐風趣的,象下官這副尊容……”齊秉融仍是不抬頭的說道,“下官也不善營求。比不過那幫捐班的官,就甚少去了。到了後來蔡元隆佔了太倉。下官逃到上海來,這些都談不上了。”
關卓凡明白了。候補的官,雖然也算是官身,但其實不是官,每天裡循例到上官衙門去報到,坐等派差,跟官場乞丐差不多了。齊秉融正途出身,看他的脾氣,讓他跟那些花錢捐來的官兒一起,自然是不肯。
“那麼這幾年,你又以什麼為生?”關卓凡心想,總是宦囊有所積累,不然怎能撐到今天?
“這……”齊秉融漲紅了臉,猶豫半晌,才小聲道:“內子白天去接幾個商行的數簿子,下官晚上在家裡,替他們核數,多少可以掙一點錢。”
聖人門徒,為求生不得不做這樣的事情,說出來是極丟人的,而對於為官的人來說,更是有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