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0部分

怎麼敢當!”打頭的一個,躬身一禮,卻被關卓凡攙住了。

“曾世兄,我等你們等的好苦!”關卓凡笑道,向他身後那兩個點頭致意,“雨大得緊,咱們進去說話。”

說罷,便將這位曾國藩的二公子,曾紀澤,讓進了巡撫衙門。

*(未完待續。。)

第八章 黃鵠號

曾紀澤的到來,是關卓凡在喜宴上見到的那位錢鼎銘,往江寧一行的成果,他替關卓凡帶去了給曾國藩的一封信。

關卓凡在許庚身宣讀頒賞諭旨的第二天,所做的頭一件事,就是給身在江寧的兩江總督、一等侯曾國藩寫信。

李鴻章調到安徽去做巡撫,表示湘淮系的勢力,幾乎被完全擠出了江蘇。既然目的已經達到,那麼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反過來修補與曾國藩的關係了。

他還不能確定,現在曾國藩到底是怎樣看待他,甚至也不能確定,自己到底把曾國藩得罪到什麼樣的地步。

不錯,自己確曾不顧“江湖規矩”,帶兵西進江寧,又下令水師炮擊北門,硬是搶了一份克復江寧的功勞。但是自己也把洪福瑱、李秀成等一干要犯交給了曾國荃,等於替他彌補了一個絕大的疏漏。因此這一層,應該算是揭過去了。

再有就是,自己把曾國藩最得意的門生,李鴻章,擠出了江蘇,可這是因為自己所立的功勞蓋過了李鴻章,總不能說這也是罪過?至於屢次設局,坑過李鴻章,這是有的,但這都是利用了自己“先知者”的身份,巧妙佈局,不瞭解這一層的人,是絕不可能怪罪到自己頭上的。

還有曾國荃送來的那一張禮單,上面蓋有“吉字中營”的大印,攥在自己手裡,便成為湘軍洗劫江寧城的鐵證。可是說到底,那是曾國荃自己送來的,又不是自己去搶來的。曾國藩即有戒備之意。也不能為這個事恨上自己吧?

不對……

關卓凡發了一會呆。忽然想明白了,這件事,自己做得還不夠漂亮。

奏報江寧克復詳情的正式摺子,曾國藩在其中極言軒軍的功勞,又請了自己來領銜,這是自己最終能夠擠走李鴻章,官拜江蘇巡撫,錫封三等候的關鍵。這固然是曾國藩為了酬庸自己捕獲李秀成等“逆酋”的功勞。卻也是為了替曾國荃結一個善緣,為那張禮單的事情彌縫。

人家既然已經做完了應該做的,那麼自己仍然把這張禮單掐在手裡,就不大對頭了。

光棍打九九,不打加一!這樣一想,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這禮單該交還回去了。

至於這封信,也是考慮了良久,最後決定分做三個層面的意思來寫。

第一層意思,是表示感謝。

江蘇巡撫是兩江總督的下屬,於是以這一個身份。向曾國藩致謝,謝謝他的點撥和提拔。這些當然是言不由衷之舉。但在禮貌上,必得有此一筆,儘量寫得懇切就是了。

第二層意思,是給錢。

原來關卓凡在藩司任上,每月要撥付曾國藩的湘軍六萬兩軍餉,這筆錢,一直照常給付,從未拖欠。現在關卓凡又主動在信裡提出來,除了這六萬兩,還願意每月向入皖剿捻的淮軍,另提供六萬兩的“協餉”。

信裡面的話,倒是說得很漂亮,說自己和李鴻章兩個,原為同僚,現在也是同在督帥帳下效命,自然謹供驅使。還有一個沒有說出來的意思,就是承認淮軍在打平江蘇的戰事上,亦有莫大的功勞。只是這一點,不必寫明,曾國藩和李鴻章自然能讀得懂——說到底,給錢就是最大的誠意。

不過第三層意思,才是整封信的重點和核心——他向曾國藩要人,而且所要的不是別人,是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

這是他反覆考慮之後,下出來的一招妙棋。

曾紀澤是曾國藩的二兒子,因為老大幼年就夭折了,所以實際上是曾家的長子。曾國藩這個人,律己很嚴,對兒子們更是要求得極為嚴格,到現在,曾紀澤還只是一個三品廕生,並沒有真正出仕做官,但學問和人品,都是一流,不但儒學的底子深厚,而且能說英文,對洋務的事,最感興趣。

他出來做官,本來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曾國藩故舊滿天下,隨便在哪裡都能替他找一個位子,朝廷也一定會答應。可是曾國藩憂讒畏譏,認為把兒子交到老部下或者老朋友的手裡,不脫利益交通的路子,形跡彰顯,有損自己的清譽,因此不肯做這樣的事,一直把兒子留在自己幕中。

他這一層心思,關卓凡揣摩的很透,向他要曾紀澤,恰好可以免去他這一層擔憂,因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