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沒有直接地掌握過財權。
頤和園事實上是醇王給她修的,交換條件是:放棄垂簾。允許光緒自立。自個在這個園子裡“悠遊頤養,以盡天年”。
慈禧基本上遵守了這個條件。如果不是光緒和康有為的事情辦得實在二,真不至於走到那麼一個幾敗俱傷的地步:光緒幽死;慈禧留下身後罵名;他們為之服務的家族,失去合法管理國家的最後機會。
這個園子,既然早也得修,晚也得修。為什麼不早一點修呢?
物質上面得到滿足,當然不會百分百消滅慈禧對權力的興趣,但一定可以大幅度地轉移她這方面的注意力。特別是現在的慈禧尚未掌握最高權力,她自己也認為“垂簾”只是一個暫時性的安排。兒子成人後,“還政”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這個園子,是促使慈禧離開權力中心的重要推手。
在慈禧離開權力中心之前,獲得她對於改革朝政的強力支援,更是題中應有之義。
所以,關卓凡認為,只要財政允許,就應該給慈禧修這個園子。
誰叫咱碰到的君主不是漢文帝呢?
話說回來了,真碰到漢文帝,關卓凡想,大概未必輪得到我上下其手了。
那麼,財政允不允許呢?
在君臣對奏的時候,關卓凡算的那些帳,自以為**不離十。事實上,如果三百五十萬兩真的夠用的話,即便全由國家財政支出,也是可以承受的,只是名聲不大好聽罷了。
所以,還是一百萬兩好了。
“餘數由美國人報效”,只是關卓凡的一個幌子。兩百五十萬兩銀子,又不是一次性拿出來,哪兒勻不出這筆錢啊?
左宗棠打一年仗,就花三百五十萬兩。而且,和原時空不同的是,陝西已經為關卓凡平定,左宗棠一出兵就可以進軍甘肅。平定全回之亂,費時一定比原時空少,估計能比原時空省下近千萬兩銀子呢。
實在不行,這筆“餘數”,俺自己掏腰包好了。存在美國的銀子,溯本追源,也是美國人民奉獻的,說是“美國人報效”,也不錯吧?
問題是,三百五十萬兩銀子,真的夠用嗎?
原時空,醇王修這個頤和園,後世的學者們,可是算出了“兩千萬兩到三千萬兩”的天文數字啊。
對於這個“研究成果”,關卓凡以一個歷史系研究生的身份,表示懷疑。
先不說算多了算少了——修頤和園,因為資金來源不好見光,所以賬目極其粗疏,許多明細都刻意銷燬了。不曉得這個“兩千萬兩到三千萬兩”,是怎麼算出來的?
不過,關卓凡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否定這個數字。
如果這個數字是真實的,那就太可怕了。
高宗修清漪園,包括挖昆明湖、造萬壽山在內,才花了四百八十萬兩;你不用挖湖造山,修個規模只有清漪園三分之二大小的頤和園,要花五倍的錢?
事實上,頤和園的建築,不論是質量還是面積,都比不上清漪園。
為什麼?還不是錢不夠用?
多花了五倍的錢還不夠用?
前文已經說過了,通貨膨脹沒那麼恐怖,銀價還在上漲。
如果真花了“兩千萬兩到三千萬兩”,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驚人的貪汙、浪費、低效率。
臉上身上,抹了幾塊洋務運動的紅藥水;但這個國家的裡子,比起乾隆時期,其實要爛得多了,朽敗不堪,藥石罔效。
因為沒有確實記錄,不論哪種結論,關卓凡都只好存疑。
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原時空修頤和園,沒有挪用北洋海軍軍費。
慈禧挪用北洋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在原時空,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幾乎已成的論,連頤和園的講解詞都這麼說。
真正冤枉啊。
頤和園確實和清末的海軍發生了關聯,但不是和北洋海軍,而是和海軍衙門。
這兩者的區別,大致相當於北海艦隊之於海軍司令部。
海軍衙門的頭是醇王,他弄了一個無比奇葩的“水師內學堂”——學員是滿洲子弟,訓練地點是——你再也想不到的——昆明湖。
就是說,他要在一個人工湖裡面,練近代海軍。
醇王的原意,是不甘心海軍為李鴻章等漢員一手把持;於是,就像他當年練神機營一般,弄了一個更不倫不類的“水師內學堂”出來。
在原時空,關卓凡第一次接觸到這段史實時,真覺得吐槽無力;本時空和醇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