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乘前,對自己推金山、倒玉柱,不由就心旌盪漾、神魂飄搖!
對了,還有“御花園賜宴”。急管繁弦,觥籌交錯,還可以叫“大將軍”舞劍一歌,多麼風光和有趣的事情!
軍機處是為難的,但不好直接掃大家夥兒的興,於是恭王提議問一問關卓凡的意思?
兩宮都愣了一愣,心想這有什麼好問的?這些儀注,關卓凡不會懂吧?
既然軍機上說了,那就問一問吧。
關卓凡的回奏,以最堅決的態度,婉謝了朝廷的“美意”。
年大將軍就是玩這一套把自己的小命給玩沒了的,這個覆轍,老子堅決不能重蹈啊。
*(未完待續。。)
第二十四章 午門的正門
如此一番浮華盛事不就,讓慈禧頗為失望。
如果慈禧“讀史”,會了解關卓凡的韜晦之意,也會明白其實軍機上是為關卓凡好。但慈禧畢竟“書讀的少”,於是便想到了別的路子上。她以為,是因為恭王有所暗示,關卓凡才被迫做出這種“謙退”的表示的。
和慈安姐倆獨處的時候,聊起這件事來,慈安也覺得可惜。慈禧終於把藏了幾天的話說了出來:“這個事,老六推三阻四的,姐姐你說,他會不會……”說到這兒,故意停了下來。
慈安自然要追問:“會不會什麼呀?”
慈禧稍稍放低了聲音:“會不會怕關卓凡的風頭蓋過了自個?”
慈安愕然:“不能吧?”但她也拿不準,遲疑著說道:“老六許是怕花錢太多了?”
慈禧說道:“不該花的錢,咱們一兩銀子也不花;該花的錢,可不能瞎省。比如告祭宗廟,自然也要花錢,難道可以因為這個,就不向祖宗報喜了?”
慈禧這番話,慈安深以為然,連連點頭。
慈禧微微冷笑,說道:“我看哪,老六是掌權掌得太久了,有些事辦起來,開始隨心所欲了。”
這是嚴重的指責,慈安不能隨便附和,她猶豫著問道:“有這樣的事情嗎?”
慈禧說道:“怎麼沒有?在湖北打捻子,鮑超和劉銘傳爭功,你瞧老六那事辦的,捅了多大的簍子?”
這件事恭王是不能辭其咎的。慈安也無法為恭王辯解。嘆了一口氣。說道:“也是。”
慈禧說道:“這樣下去可不好,咱們得想個法子,提醒提醒老六。”
慈安說道:“你說的是。可該怎麼提醒他呢?”
慈禧微微一笑,說道:“我也沒想好。不過,咱們得把這個當成件事——這可是為老六好!”
慈安又是連連點頭。
軒軍“凱旋”即是“北上”,暫時駐紮在滄州、天津附近。數萬大軍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駐紮在青縣馬廠,一部分駐紮在塘沽新城。
原時空的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馬廠和新城之間修築了“馬新大道”,沿途設立驛站,四十里一大站,十里一小站。共設大站四所,小站十一所。
其中,大沽以西的第五個驛站,叫做澇水套,駐紮在這兒的軍士,習慣上稱之為“小站”。
關卓凡自己帶近衛團入京。
這一次不是尋常的“陛見”。而是“凱旋”,因此不像之前那樣。入城後先到宮門遞請安摺子,然後回到賢良寺等候召見;而是入城之後,直接進宮。
近衛團入駐豐臺大營,吳建瀛和豐臺大營的提督過來參見。關卓凡就在豐臺大營歇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帶了五百名換上八旗勁裝的近衛團士兵,打馬進城。
本來這五百兵關卓凡也是不想帶的,但上諭煌煌,指定要他“選五百精銳,隨侍入城,以壯聲色。事涉朝廷體面,國家戎威,該大臣當毋輕忽”。
話說到這份兒上,沒法子了。
雖然沒有安排什麼“郊迎”的儀式,但關公爺“得勝回朝”的訊息早早就漏了出去。上一次北京人民沒捉住關公爺,這一次哪裡能放過?因此,到了日子,生冷的天兒,許多人卻天沒亮就起了身,西直門一開,就湧出城去。
從城外的潞河驛,到城內的紫禁城,大路兩邊,人群開始三三兩兩,不久數量愈來愈多,終於密密麻麻。
步軍統領衙門和順天府傾巢出動,幾千兵丁衙役沿路維持,比真搞什麼“郊迎”也省不了多少力氣。
許多人自發地擺上香案,點燃爆竹。不斷有人高喊“關公爺萬福安康”“關公爺公侯萬代”云云。
萬頭湧動,歡聲如潮。
這個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