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人,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哪裡,也知道女主垂簾,底下人所擔心的地方,因此聽政以來,在用人行政的裁斷上,雖然不免對關卓凡有所偏愛,但大致上是可以稱得起一個“公”字的。即使是對關卓凡的超擢,放到他屢立大功的背景底下去看,也不會讓人覺得突兀。
至於宮禁之內,她自信管得還是很嚴的,像小安子這樣的,雖然不見得沒在外面弄幾個錢,但若說“打探人事,窺伺園工”,他真有這麼大的膽子?
想到這裡,心念一動,該不是關卓凡指使人上的摺子?
想一想他在御前認錯的時候,情真意切,那倒不會是假的。只是呂氏的事情,到底是小安子多嘴報給自己的。落了這麼大的面子,若說是他想打小安子一巴掌,出一口氣,也不是說不過去。
然而再想一想,又迷惑起來——林鐵山是寶洌У拿派���︿'跟關卓凡可不是一條線上的人,才不會聽他的指使,來出這個頭。
那麼,莫非說小安子,真有摺子裡說的事?
她當然不會把安德海叫來問,而這份摺子,也沒有發下去,只是在肚裡做功夫,一個人靜靜地琢磨。
不過摺子雖然不曾發還,可這樣一份彈劾權監的摺子,是眾所矚目的事,內容很快便在朝中悄悄流傳開來,不少有識之士,私下都對摺子裡那一段段擲地有聲的警句擊節讚賞,認為安德海的勢焰,已經頗有前明末年權閹的亂相。因此雖然摺子被留中,但朝中不滿安德海的一股潮流,已經輕易形成了。
這就是安德海所犯的大錯誤——他的行為,不止是得罪了關卓凡一個人,而是得罪了政府的整個官僚集團。
*
歷朝歷代,在大多數情形之下,文官集團對於宦官,都有著本能的厭惡和對抗之情,對於太監弄權,文官們更是有著近乎偏執的自我防衛心理,因為在他們看來,太監的這一行為,不僅侵奪了他們的權利,而且冒犯了他們的整體尊嚴。
關卓凡心想,這樣的集體意識,安德海是不會明白的。
他看了看在聽倭仁講書的小皇帝。正難受地在椅子上扭來扭去。心裡一笑。
對於關師傅的歸來。小皇帝表露出極大的熱情。也難怪,這些天裡只能見到古板的倭仁和同樣古板的徐桐,大約是把他憋壞了。
今天的功課的排序,做了一個臨時的調整,倭仁的“尚書”從第一段調到第四段,其他三位師傅的功課前調一段。這是因為,翰林院今天要分派今年的“稽查”,倭仁這個翰林院掌院學士要主持其事。
所謂“稽查”。有:稽查史書、錄書——就是歷年的奏摺;稽查官學功課——主要是八旗包括宗室的官學;稽查理藩院檔案。每一項,都要派定專人負責。
軍機處今天沒有重大繁瑣的公務,和翰林院的安排不衝突,關卓凡的“兵事、洋務”就從第四段調到了第三段。
關卓凡照例用圖文並茂的方式,把自己的課講完了,看著小皇帝的臉由興高采烈轉為鬱郁不喜,心裡對慈禧的這個獨生子頗為同情。
他心想,康熙有三十五個兒子,到了咸豐,便只有這一個獨苗。可見國祚之長短,似乎跟皇帝的子息很有關係。他聽著倭仁嘴裡大堆枯燥的典謨訓誥。無聊之餘,便在自己的座位上,用裁紙的小銀刀,替小皇帝把練大字要用的紙裁出來。裁著裁著,望著手裡那把無銳無鋒的銀刀,忽然發起呆來——
雖然無銳無鋒,卻也不是一個九歲的孩子能夠抵擋的,若是現在一刀揮去,則清朝自努爾哈赤興起的帝系正統,豈非就此中絕?而旁邊的倭仁和徐桐這兩個老匹夫,以自己的武力,大約一手一個,就可以輕易掐死的吧?
到底只是一個九歲的孩子……關卓凡搖搖頭,驚訝於自己這個異想天開的念頭,卻又不由自主地問自己,若是當真有這樣一天,自己能不能下得去這個手?
“親賢臣,遠小人,施仁政,則天下庶幾可治矣。”倭仁用這句話,結束了他枯燥漫長的課程,也打斷了關卓凡的思緒。
這就到了回長春宮用午膳的時候了,小皇帝如蒙大赦,從几子上溜下來,挺胸喊道:“張名亮!”
張名亮是伺候小皇帝的首領太監,上課的時候,是不準靠近書房的,只能遠遠坐在外頭。此刻聽了呼喚,他才趕忙帶了一個小太監進來,替小皇帝收拾書包文具。
“倭師傅,”小皇帝眼睛轉了轉,突然問道,“你說親賢臣,遠小人,是不是說凡是賢臣,就要叫到自己身邊來,凡是小人,就要從自己身邊去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