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他們本來就該出一份力,只是這個交涉,下官不知該如何去辦?”
“這個好辦,歸我和老楊去交涉。”吳煦笑容滿面的說道。洋兵的犀利,是他親眼見過的,只是他怕關卓凡以正統自命,不肯“借槍助剿”,所以也不敢貿然做這個提議。現在關卓凡主動說了出來,自是大合他的心意。幾位士紳,也都露出了笑容,對他們來說,有洋兵幫忙,上海的安全自然又多了一分保障。
“第四路麼,”關卓凡看著那三位士紳,笑著說,“我聽說去年長毛打上海的時候,城裡有一支洋槍隊,打得不錯,那個華爾,不知還在不在城內?我想籌集一筆兵費,將這支洋槍隊,再恢復起來。這筆錢,不好列在正餉之內,只得請地方上幫忙了。”
誰知這句話說完,連幾位士紳在內,人人臉上的神色都變得頗為尷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沒有說話,只有候補道楊坊的眼光閃了一閃,卻也沒有開口。
*
*
“不是因為錢的事——他們當初那樣對別人,現在自然不好意思再去開口。”在吳煦替關卓凡準備的公館中,利賓聽了關卓凡的描述,哈哈大笑。
公館是在縣城中間,處於縣衙的斜對面,方便得很。接風酒吃過,時候已經不早,但關卓凡早已交待過張順,如果有一位利先生來訪,則請他在屋內等候,因此踏進正屋,就見到了一年未曾謀面的利賓。
利賓對自己的這位“東家”,已經佩服到了極點。他人在上海,卻無時不刻地關心著京城的訊息,等到顧命推到,兩宮垂簾,“城南關三”的名聲遽然而起,他便知道,自己真是沒有跟錯人。而關卓凡居然用自降為七品知縣這樣的法子,帶兵來到上海,達成了那個“一年之約”,利賓就更覺得這個年輕的官員,胸中丘壑之奇,到了有些深不可測的地步——何以在一年之前,他就能有這樣的把握?
既然“不可測”,那就乾脆不去測了,把他交待的事情,一件件地辦好,比什麼都強。關卓凡連寒暄話都顧不上說,就先提洋槍隊這件事,可見極為重要,利賓也就把收到關卓凡的密信之後,自己所瞭解到的情形,細細地說給他聽。
“那個首領,叫華爾的美國人,去年受了傷之後,是到法國巴黎去醫治的,今年六月間才回到上海。他的手裡原來存了一點錢,因此景況也還過得去,在英國租界裡開了一家番菜館。他的館子我去過,生意還好,菜的味道也不錯。”
而華爾的兩位副手,過得就不那麼如意了。按利賓的說法,白齊文是在替一位洋行的大班做保鏢,而福瑞斯特更是淪落到在租界的工部局做一名“西捕”,每月的薪金是三十元,算成白銀,是二十二兩。
“混得這麼慘?“關卓凡皺了皺眉頭。
“那有什麼法子?他們只曉得打仗的事情,生意又不會做,就算想做,亦沒有本錢。”
“我聽說當初,是楊坊找到華爾的……”關卓凡盡力在腦中搜尋著一切與租界有關的歷史知識,“現在別人不好意思去見他們,難道楊坊也不好意思去?”
“當初斷絕洋槍隊的供給,一來是覺得他們連敗兩陣,打得不好,二來是覺得長毛已經退了,洋槍隊留著亦無用,因此把這件事情,做得不大地道。只有楊道臺是反對的,可是沒有人聽他的,不過現在他如果主動提這件事,去找華爾,則於同僚的面子上,不好看。”
“哦,原來如此。”關卓凡點了點頭,考慮了片刻,斷然道:“這三個人,我是要找回來的,有大用。”
“逸軒,我看那個華爾,未見得這麼容易肯回來。”利賓提醒道。
“給他錢麼!”關卓凡蠻有把握地說,“總不成他還要跟銀子過不去?”
“倒也不光是錢的事。”利賓解釋道,“我打聽過,他這個人很驕傲,口碑亦不錯,從來不做拆爛汙的事情。上回的事,他覺得‘有損尊嚴’,因此對上海的官紳們,頗有微詞。洋人跟咱們一樣,也講一個面子呢。”
“怎麼,難道還要去求他?”
“那倒也不是,不過面子這種事,如果有人能從中說合一下,那就好轉圜了。”
關卓凡明白了,想了想,說:“利先生,美國租界有一個叫金能亨的人,是旗昌輪船的董事,你認不認識?”
“自然認得。這人很能幹,還是一位掛名的副領事。”
“我跟他,也有一面之緣。”關卓凡下了決心,“麻煩你明天去一趟租界,替我約個時間,我請他吃飯。”
“行!”利賓點頭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