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然他還是認為這是“術”。但是,“術”也好,“道”也罷,有什麼區別嗎?你把對方當成一個“人”。對方才會為你發揮一個“人”應有的作用,而不是僅能發揮一隻口袋、一輛獨輪車、一隻騾子的作用。
南軍焉能不敗?
比爾?凱勒和艾倫?布朗都向總司令請戰,願為先鋒,關卓凡微笑著答應了他們。
四個白人團沒有主官,要軒軍自派。
這六個新團合編在一起。組成松江軍團“暫編第三師”。
這“暫編”兩個字,關卓凡想,打完亞特蘭大,無論如何要去掉它。因為既然是“暫編”,就隨時可以撤銷。而關卓凡不但不要撤銷,還要增加編制,其他兵種不計,步兵師至少要從現在的兩個增加到四個。至於將來的“第三師”還是不是“暫編第三師”的這些人,不重要。
關卓凡打的算盤是,軒軍回國的時候,員額不但不減,還要至少翻他一番,而多出來的這部分員額,要由美國人替他裝備起來。
就是說,他要借美國人的手,用美國人的錢袋子,完成軒軍的擴軍。
出國前,美國政府的條件是“赴美義勇,所有軍餉和軍械裝備,以及傷亡士兵的撫卹,都由美國政府提供”,就是說,理論上,不論關卓凡把軒軍撐成怎樣的一個大胖子,美國政府都得替他給包起來。
所以,不可以辜負友邦的一份拳拳之心啊。
只是自己現在新官剛上任,獅子的嘴巴不好一下子張得太大,打完亞特蘭大,自己的地位會上升到美利堅和林總統本人的救星的高度,到時候予取予求,就沒人能說啥了。
由原第一師克字團團官伊克桑出任暫編第三師師官。
選擇伊克桑坐這個位子,一個是因為在奇克莫加和查塔努加戰役中,克字團的表現都很好,尤其是傳教士高地之役,伊克桑主攻瞭望峰,打得有板有眼,節奏張弛拿捏得很到位,已初步顯示出指揮大部隊作戰的能力。至於攻上去之後差點沒守住,責任不在他。
二來,也是對伊克桑當初未能出任第二師師官的遺憾的一個彌補。
至於伊克桑的旗人身份,在關卓凡今後的戰略格局中,有著特殊作用。只是這是一面雙刃劍,刺倒敵人還是割傷自己,全看關卓凡如何把握了。
軒軍第一次有了全洋班的部隊,伊克桑的英語還沒有好到可以直接流利地和部下們交流的程度,但沒有關係,給他配了翻譯參謀,再說當時軍隊下達作戰命令,都是在紙條上寫下來派傳令兵送遞的,而不是在電話裡嚷嚷——還沒有電話呢。
西部戰區上報華盛頓,伊克桑升任准將。
同時批下來的,是華爾升任少將。這一次,華爾沒有推辭。
除了暫編第三師外,軒軍序列中,還出現了兩隻新組建的部隊。
一個是炮兵師。
查塔努加戰役後,軒軍從戰利品中瓜分了七十餘門大炮,現總火炮數量已超過二百門,實實在在可以編成一個炮兵師了,安德森少校升任上校,出任松江軍團炮兵師師長,這下子安德森就正式脫離西點軍校序列,進入野戰軍序列了。關卓凡暗示,打完亞特蘭大,就給他升准將。
安德森自己也很興奮,不僅僅是因為升了官,畢竟,講了大半輩子的炮兵,終於有機會實踐所長,也是人生價值的實現啊。對於事業的第二春,他非常來勁,所有制度,一項項從頭細細地制定出來,培訓新手,更是比在課堂上還認真嚴格,手把手地一個個過關。
關卓凡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你越起勁越好,一年後就沒仗打了,看你到時候會不會覺得比較失落?以您這個年紀,不退役就只好回西點教書,問題是,您都准將了,回西點,置校長於何地啊?
所以,跟我去中國吧?那麼廣闊的天地,打出個第三春、第四春都是可能的。聽說您太太已經過世了,孩子也長大了,那就沒有什麼牽掛了吧?
關卓凡打安德森上校的主意,是因為炮兵不比步兵,是當時絕對的高科技兵種,兩百門大炮——而且肯定還會增加,這麼大一個攤子,短時間軒軍自己是無論如何撐不起來的。何況安德森桃李滿美利堅,他如果肯去中國,自然有辦法透過他再挖一批他的學生過去。
另一個是騎兵師。
松江軍團的騎兵師是在原馬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副軍團長張勇親自負責。
原馬隊二千四百人,這個人數,作襲擾之用綽綽有餘,但擔當方面作戰任務就顯得不足了。而接下來轉戰數千英里,騎兵將發揮非常重